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北京冬奥會所有場館年内全部交付
將制定“一館一策”防疫方案
  北京訊 在申冬奥成功六週年之際,北京冬奥、冬殘奥各個場館建設目前已進入收官階段。所有場館將在今年全部按時交付,爲冬奥會的順利召開提供切實有力的保障。
  在7月30日舉行的北京冬奥會場館建設情况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冬奥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介紹了北京2022年冬奥會的場館建設進度情况。他説,北京2022年冬奥會和冬殘奥會共使用39個場館,包括競賽場館12個、訓練場館3個、非競賽場館24個。截止到去年年底,12個競賽場館永久性設施已經完工。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對所有12個競賽場館均進行了現場踏勘,並對比賽場地、比賽訓練賽道進行了驗收和認证,對場館建設成果給予瞭高度評價。
  在談到北京冬奥會場館建設的主要特點時,劉玉民説:一是最大程度利用2008年奥運遺産。二是冰上場館采用環保先進的制冷技術。三是雪上場館傳承自然山林理念。盡最大限度减少對環境的擾動。四是所有建築達到緑色建築標準。五是所有場館使用緑色能源。從去年年底,北京冬奥會所有場館實現100%緑電供應,即電力均來自風力發電或光伏發電。爲此,北京冬奥會將成爲百年奥運歷史上第一次全部使用緑色清潔電力的奥運會。六是場館建設帶動工業遺址再復興,通過北京冬奥組委辦公區的入駐和滑雪大跳臺的建成,帶動了首鋼工業園區的整體發展。七是場館設計融入中國元素,在場館規劃建設中融入了很多中國元素,比如,首鋼滑雪大跳臺昵稱“雪飛天”,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昵稱“雪游龍”,國家跳臺滑雪中心昵稱“雪如意”等等。八是賽後利用計劃貫穿場館建設始終。所有場館,都將賽後利用計劃貫穿規劃建設始終,並在賽前就已做好賽後運營計劃。冬殘奥會後,大部分場館只需進行簡單轉换就能進入賽後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場館賽後運營的實效性。
  對於北京冬奥會的下一步場館建設重點,劉玉民介紹説,接下來:一是完成國家體育場、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的部分收尾工作;二是結合疫情防控政策,對場館設施進行微調和完善;三是年底前完成所有臨時設施的交付。
  北京冬奥組委殘奥會部部長楊金奎在介紹冬殘奥會場館建設進度時説,12個競賽場館和3個冬奥村(冬殘奥村)無障礙設施建設已與場館主體工程一起同步完工。近期,北京冬奥組委等相關單位開展了無障礙聯合檢查活動,根據檢查情况,所有競賽場館和3個冬奥村(冬殘奥村)的各主要客户群無障礙流綫清晰順暢、無障礙永久設施建設規範標準、可持續及人性化建設目標明確。截至目前,競賽場館和3個冬奥村(冬殘奥村)的改建、新建無障礙設備均達到了賽事運行要求。(王東)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