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電力天路”點亮雪域高原
西藏城鄉告别用電難



   拉薩訊 近年來,西藏相繼建成青藏、川藏、藏中、阿裏聯網工程4條“電力天路”,形成了西藏500千伏統一電網,主電網實現全區74個縣(區)全覆蓋,惠及近330萬人。雪域高原昔日用電難、用電貴的問題,一去不復返。
  “過去,全縣就靠兩個小型水電站供電,縣城時不時就會停電,我們燒柴油發電,但發電負荷太小,帶不動電暖器,客人經常蓋三層棉被禦寒。而且柴油發電一天下來的油費就要1200元左右,是正常電費的3倍以上。”西藏日喀則市薩嘎縣一家酒店的經理達娃普遲説,“去年阿裏電力聯網工程投運後,我們用上了穩定的大網電,每個房間都裝了空調,住宿條件大爲改善。”
  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受地理條件等因素困擾,電力供應短缺問題是制約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瓶頸。
  和平解放前,西藏僅有一座供少數上層貴族享受的小電站。西藏和平解放後,國家高度重視高原人民的用電問題。1965年,被譽爲“拉薩夜明珠”的納金電站6臺機組全部建成發電,不少拉薩居民結束了用松明子和酥油燈照明的歷史,開啓了社會主義新西藏電力工業起航之路。
  此後,1985年西藏首條110千伏輸電綫路投運,20世紀90年代末拉薩與山南電網率先聯網,21世紀初藏中電網基本形成。特别是近十年來,西藏電網建設“蹄疾步穩”,從2010年青藏電力聯網工程開工建設至今,10萬餘名電力建設者冒風雪、忍高反,在“世界屋脊”相繼架起覆蓋全區的“電力天路”,全區供電可靠率達99.33%。
  主電網的昇級跨越與迅猛發展,從根本上解决了西藏長期以來的缺電問題,帶動家用電器進入西藏尋常百姓家,幫助廣大農牧民實現了從“用上電”向“用好電”的生活品質改善,同時也爲高原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奠定了基礎,成爲西藏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撑。近年來,西藏大數據儲存、有色金屬采選、緑色建材等耗電量較大的産業快速發展。“十三五”期間,西藏電網用電負荷連年刷新歷史紀録,年均增幅近20%;全社會用電量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達到82.5億千瓦時。
  坐落於拉薩市高新區的西藏寧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擁有西藏最大的雲計算數據中心。企業占地面積64.5萬平方米,總投資118億元,可容納7萬個機櫃。
  公司負責人蔣寧説:“大數據産業的主要成本支出是電費,一般占到總支出的70%左右。如果没有西藏電力事業的飛速發展,我們企業用電就很難保障,公司也不可能發展壯大。”
  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國家電網公司在西藏計劃投資466億元,進一步加强西藏與西南電網聯網,積極推進青藏直流二期等工程前期工作,全面補强縣域電網、中心城鎮和産業園區電網。同時,大力實施鄉村電氣化提昇工程,助力西藏鄉村振興。(劉洪明)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