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常泰長江大橋項目爲護江豚控噪音
緑色環保施工有成效

   泰州訊 “江豚對水質和噪音非常敏感,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舉家搬遷’。”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江蘇常泰長江大橋項目安全總監秦海濱介紹。
  常泰長江大橋總長2440米、主跨1176米,是我國第一座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鐵路“三位一體”的跨江大橋。大橋位於長江泰州段,是長江江豚的栖息地。“越是世界級工程,就越要做到生態建橋,用心守護江豚的栖息地。”建設伊始,秦海濱向項目書記王尹園立下了軍令狀。可是,如果水下情况不搞清楚,制定保護方案無從談起,探明江豚的“栖息地”勢在必行。
  方案研討會上,測量工程師張毅提出了采用熱成像儀進行水下探測的想法,可是受水温低、生物特徵不明顯等影響,熱成像儀的使用效果相較陸地大大折扣。秦海濱一口否定了這個提議,並結合以往的施工經驗提出了“聲呐+多波束”聯合探測的新思路。這種組合探測法不僅可以有效探測水中生物,還可以對周圍水域進行地形測量和掃海測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在聲呐和多波束的“組合拳”下,水草、魚類和河床迅速得到了精確的定位和識别。此外,項目團隊還發現的一根長約25米、距離水面僅4米的枯樹干,“這不僅有助於保障通航,還可以改善江豚的栖息環境。”秦海濱隨即帶領團隊成員將其清理完畢。歷時20天,探測工作順利完成,項目團隊最終形成了《長泰長江大橋周邊水域專題報告》和《進一步加强對長泰長江大橋周邊水域保護的實施意見》。
  江豚對水質、噪音較爲敏感,結合對施工水域的探測結果,項目團隊把生態施工的重點放在了船舶垃圾回收和噪音防治兩個方面。
  “目前項目部租賃船舶多達28艘,半個月産生的船舶垃圾就有1噸,生活垃圾近5噸。”秦海濱介紹説。爲减少船舶垃圾隨意排放,王海濱主動委托第三方公司定期上門回收,並對每艘船舶的垃圾回收量記録在册。爲避免有些船舶打“擦邊球”,垃圾回收負責人王明祥定期開展船舶檢查,並鉛封所有船舶排污口,有效减少了污染物隨意排放量。此外,項目團隊還在1300米的棧橋上預埋了逕流雨水槽,用以收集混合油污。“在長達兩年的取樣監測中,常泰長江大橋施工附近水域的水質一直保持較好水平。”第三方檢測公司工作人員王自豪竪起了大姆指。
  如何有效降低噪音影響?項目團隊向當地環保部門尋求幫助,在對優秀案例開展實地考察和觀摩學習後,决定每晚22點到次日早晨6點,停止打樁、材料吊放和混凝土澆築等作業。
  “我們還要在源頭控制噪音。”秦海濱帶領團隊成員在鋼筋等原材料加裝海綿和隔離板,並依託數字化鋼筋加工廠進行鋼筋切割、人工焊接後,再拖到現場組裝,有效避免了大量噪音和焊接毒氣的産生。“我們還在施工現場多處安裝了噪音測試儀,一旦噪音超標,立即整改落實。”秦海濱介紹。(中交宣)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