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基建觀察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國光伏風電産業何以領跑全球?
北京訊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其中,風電裝機3.89億千瓦,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發電裝機4.7億千瓦,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
全球第一,已成爲“風光”産業的亮眼標籤。我國爲何能後來居上?
【領跑全球“風光”無限】
輪轂中心高度達152米,葉輪掃風面積相當於7個足球場大小,每年發電量超6600萬千瓦時,能滿足3.6萬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
這是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7月19日在福建海上風電場並網發電。
這一機組是我國風電裝備製造能力的集中展示。遍佈整機的數百個傳感器和激光雷達,可感知温度、濕度、風速等信息,數字化跟踪機組的運行狀態,還能通過機組智慧“大腦”,進行角度和功率的調節。
這些年來,我國風電快速發展,從陸地到海洋,不斷突破環境限制,一架架“大風車”迎風轉動。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杜忠明説,當前我國風電産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成爲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明星”行業。
天津濱海新區長蘆鹽場裏,一排排藍色的光伏組件架設在水面上。這是不久前並網發電的世界單體最大“鹽光互補”項目——華電天津海晶“鹽光互補”電站,每年可産出15億千瓦時緑電。
在内蒙古,全國首個“風火打捆”外送新能源大基地項目——華能上都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6月30日並網,標誌着中國華能新能源裝機突破6000萬千瓦;隨着雲南耿馬東老95兆瓦光伏、青島曹城山49.8兆瓦風電等一批項目並網發電,國家電投清潔能源裝機突破1.6億千瓦,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企業……
從西北沙漠到東海之濱,從高山峽谷到低地平原,一排排光伏板、一臺臺風機持續並網發電……按照規劃,到2030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爲重點的大型風光基地總裝機容量將達到4.55億千瓦。
【關鍵技術自主突破】
當前,我國光伏風電産業實現了由“跟跑”“並跑”向“領跑”的巨大跨越。
回望産業發展歷程,用“披荆斬棘”來形容一點都不爲過。“我國新能源技術創新經歷了引進國外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三個階段,通過國際合作快速縮小差距,博採衆長,最終實現趕超。”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説。
作爲世界最大風力發電企業,國家能源集團1994年建成投産的新疆達坂城風電場,拉開我國商業化運營風電場的序幕;2010年江蘇如東30兆瓦海上潮間帶試驗風電項目,推動我國風力發電從陸地邁向海洋;2011年安徽來安大型低風速示範風電場,促進大量低風速資源的開發;2017年投建的南非德阿風電場,被譽爲金磚國家能源合作典範。從陸上到海上,從高風速到低風速,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國家能源集團是風電行業發展的縮影。
“行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掀起一輪輪的創新熱潮,涌現出隆基緑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等後起之秀。”隆基緑能總裁李振國説,技術創新是光伏行業不斷前進的核心動力,特别是電池轉换效率提昇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爲光伏行業轉型昇級的“主賽道”。
國家的統籌部署,有力推動行業的起步發展,激發了技術創新活力。李創軍説,目前我國風電領域在機組大型化、漂浮式風電等方面實現對國外先進水平的反超,大功率機組主軸軸承、超長葉片等關鍵部件不斷取得突破。晶硅光伏技術持續迭代,自主研發的鈣鈦礦電池效率達26.1%,刷新世界紀録。
近10年來,風電項目單位千瓦造價從8000元降至4000元左右,光伏發電項目單位千瓦造價從12000元降至4000元左右,降幅分别約50%、70%。
【産業政策扶持力度大】
在産業政策加持下,光伏風電市場近10年來一路高歌,大量資本隨之涌入,行業發展迎來黄金階段。
“根據不同階段面臨的形勢和需求,産業政策因時因勢利導。”杜忠明説,以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爲核心,産業政策使光伏風電的商業化加速成熟。隨着技術進步和經濟性的提高,補貼資金逐步退坡,爲風電6次、光伏8次降低上網電價,最終實現平價上網,起到了“扶上馬、送一程”的作用。
步入平價時代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政策又發揮了“定盤星”作用。2019年5月,我國正式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劃定平價時代新能源開發的最低規模,保障了需求的基本盤。
科技部門與部分地方政府也發揮了“臨門一脚”的作用。部分企業在發展初期資金短缺,科技部門和部分地方政府給予大量幫助,助力我國企業短期内超越國際同行。
針對當前新能源發展的難點痛點,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於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21項具體政策舉措,着力打通制約新能源躍昇發展的堵點,確保新能源項目立得快、立得穩、立得好。(戴小河)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