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引江濟淮工程航道通航
中國第二條南北水運大通道試運行



   合肥訊 8月16日,位於安徽省境内的引江濟淮工程航道江淮溝通段正式向社會船隻開放。這一溝通江淮、平行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國第二條南北水運大通道開啓試運行。
  引江濟淮工程連通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和另一條大河淮河,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爲主,結合農業灌溉補水、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排澇等綜合利用。
  其中,江淮運河航道是中國在建規模最大、路綫最長的人工運河,航道總里程約355公里,二級航道約186公里,三級航道約169公里。
  當日上午,在安徽省合肥市派河口水上服務區,隨着一聲聲汽笛鳴響,一艘艘輪船從這裏緩緩駛出,向北駛向淮河。與此同時,在100多公裏外的瓦埠湖入淮口,輪船列隊經過東淝河船閘,向南朝巢湖、長江行駛。
  “以往我們的船從淮河到長江要繞道而行。引江濟淮航道開通以後,航行總里程縮短了300多公里。”來自安徽淮南的船主彭亞一早駕船駛過江淮運河航道,“航道條件很好,現代化的綜合服務區能够補給生活物資和排放船舶污染物,給我們帶來極大便利。”
  早在約1800年前,溝通江淮的構想就已出現。東漢末年,曹操曾設想開鑿人工河,使淮河的戰船能够進入長江,但最終未能實現。而今,當年的“曹操運河遺址”已是合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溝通江淮的願望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照進現實。
  江淮運河通航後,安徽境内形成“工”字形航道水運網,改變了淮河地區與長江地區之間水運繞道京杭大運河的現狀,縮短了200公里至600公里運輸航程。
  “通航後,水路運輸將更通暢、更便捷、更經濟、更環保。”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曦介紹,經測算,通航後未來每年可節約大宗貨物運費超過60億元,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近180萬噸。(陳尚營、戴威)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