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訊 11月3日至5日,由廣東省總工會、廣東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聯合主辦,中建科工集團承辦的第七届廣東省職工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二届“中建科工杯”鋼結構建造技能競賽在惠州舉辦。來自全國不同區域的60名鋼結構建造精英展開激烈角逐。
大賽以首次將鋼結搆製造、安裝全部核心工序集中在一地舉辦,分爲機器人焊接、製造大賽、高强度螺栓安裝三個競賽項目,每個競賽項目均由“筆試”“技能大比拼”和“綜合大擂臺”三部分組成,其中“綜合大擂臺”設置“知識競賽”“深化設計實操演練”“典型案例分享”等環節,全面考察參賽選手專業理論、深化設計、實操作業以及團隊協作等各項能力。
【“機器人”與“人工”同臺引關注,亮點紛呈】 在廣受關注的機器人焊接競賽中,選手們認真編程、設置參數,細心設計機器人運動軌迹,瞄準機械手位置,以此控制機器人按照既定軌迹焊接試件,在毫厘之間足見匠心。
據中建鋼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清川介紹,在一般場景,“機器人焊接”效率高、質量穩定,但到了特殊焊接上,“人工焊接”的優勢就突顯出來了。本次大賽“人工焊接”與“機器人焊接”同臺競技的設置,除了想倡導智能製造的工作理念、鼓勵産業工人將傳統技術往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也意在把兩種焊接方式的重要性和先進性作對比,讓兩者各自特點顯現更加明顯。
“有壓力才有動力,才會更努力!”來自北方代表隊的00年小伙黄艷龍表示,自己正常工種是人工焊接,機器人焊接技術在工作中也會涉及,但更多是爲了這次比賽專門利用下班業餘時間不斷學習、練習。最終他頂住壓力在“機器人焊接”比賽中奪得桂冠。“感謝團隊的幫助和支持,這次比賽我總結了不少經驗,下次再接再厲!”
經過3天的實力比拼,最終華南代表隊脱穎而出,成爲冠軍團隊,華東代表隊與華中代表隊分獲亞軍、季軍,6名參賽選手榮獲“中建科工匠星”稱號。
【廣東省鋼結構生産優勢明顯,以賽促培】 鋼結構具有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强、可回收、緑色環保等優點,近些年,隨着建築工業化不斷推進,鋼結構作爲裝配式建築最重要的結構形式受到國家、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廣,應用面越來越廣。焊接作爲鋼結構的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加工工藝,其質量直接决定了鋼結構的結構安全。焊接智能化是近幾年行業關注的焦點,不斷推進鋼結構焊接智能製造的發展也逐漸成爲了行業共識。
廣東省工業工會主席傅培德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本次大賽是粤港澳大灣區建設工程勞動競賽的重要部分,對提高廣東省鋼結構建造技能水平、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凝聚企業發展動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廣東省總工業工會連續兩年支持中建科工舉辦鋼結構焊接機器人技能競賽,以賽促培,選拔培養一批鋼結構技能精英,既符合建築工業化、緑色化、智能化的未來發展需要,也爲“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據悉,中建科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鋼結構産業集團,旗下中建鋼構擁有全國首條鋼結構智能製造生産綫和ME-HOUSE模塊化生産綫,鋼結構年産能20萬噸,是建築業唯一國家工信部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項目。
其中,智能製造生産綫擁有建築鋼結搆製造全工序的系列智能化新設備,有效提昇了鋼結搆製造效率、推進了鋼結搆製造智能化進程;ME-HOUSE模塊化生産綫柔性設計可滿足90%以上設備箱、房屋箱生産需求,可生産房建模塊和新基建裝備模塊,實現了標準化産品的大規模生産。(熊顯峰、姜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