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古賢工程進入建設階段
黄河幹流再添控制性骨幹工程

   太原訊 7月9日,黄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導流洞支洞掘進施工,標誌着這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據悉,古賢工程是繼2001年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建成以來,黄河幹流上建設的又一控制性骨幹工程。
   黄河水沙調控體系的關鍵工程
  古賢工程位於黄河中游北幹流河段,左右岸分别爲山西吉縣和陝西宜川縣,因地處吉縣古賢村境内而得名。
  “黄河73%的水量、60%的沙量,産自古賢工程壩址以上的區域。修建這一工程,將爲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提供後續動力,是發揮黄河水沙調控體系整體合力的關鍵工程。”水利部副部長王寶恩説。
  王寶恩表示,黄河水少沙多、水沙關係不協調,是黄河復雜難治的癥結所在。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後續動力不足,水沙調控體系的整體合力無法充分發揮。要保障黄河長久安瀾,必須緊緊抓住水沙關係調節這個“牛鼻子”,完善水沙調控機制。
  古賢工程下距小浪底水庫約450公里,具有庫容大、距離小浪底水庫較近的優勢,與其聯合運用,增强調水調沙後續動力,提高小浪底水庫排沙效率和下游河道輸沙效率,實現“1+1>2”的效果,確保下游河床長期不抬高。
   紅層地基上最高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
  “古賢工程是紅層地基上目前設計最高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設司司長尚全民説,所謂紅層地基,就像一張千層餅,粉砂岩、長石砂岩和粘土岩等軟硬岩交互分佈,同時還存在多層順層剪切帶和泥化夾層。對此,工程確定了采用深齒槽、抗剪洞、壓重等綜合工程措施解决大壩的抗滑穩定問題。
  根據工程運用要求,大壩設置低位排沙底孔、中位泄洪中孔、高位溢流表孔,底孔低水位大泄量進行調水調沙,表、中、底孔聯合防洪運用,在保证防洪减淤等開發任務的條件下,實現水庫綜合利用。
  據介紹,古賢工程大壩混凝土澆築量巨大,將是世界上碾壓混凝土澆築强度最大、高峰澆築强度持續時間最長的水利工程。與此同時,混凝土骨料場距離古賢工程壩址65公里,沿途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傳統運輸方式成本高、保证率低。尚全民表示,針對大壩體量大、施工難度大、澆築强度大、温控要求高等特點和難點,將采用全要素優選、全流程監控等措施,確保大壩建設質量。同時,采用帶式輸送機輸送骨料,精細設計,精準監控,確保骨料運輸安全暢通。
  黄河古賢水利樞紐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宏偉表示,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將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推動設計、施工技術創新。同時,廣泛應用數字計量與檢測、數字孿生和智能建造等技術,對工程建設過程進行數字化實時管控,構建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孿生古賢工程。
   調蓄黄河中下游地區水資源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李群介紹,黄河逕流年際、年内變化大,且時空分佈不均,來水與用水地區不匹配,62%産水在上游蘭州以上,90%的用水在蘭州以下。黄河中下游地區現狀工程水資源調控能力不足,中下游地區枯水年份逕流量無法滿足區域用水需求。
  “古賢工程位於黄河中游,水庫庫容大,可通過跨年調節水量,提高中下游水資源安全保障水平。”李群説,古賢工程主要供水區是汾渭平原,兩岸地高水低,抽水成本高、供水保证率低、取水含沙量大。工程建成後,可以變現在的分散揚水爲集中統一供水,從根本上改善兩岸供水灌溉條件。
  據介紹,山西大部分供水區和陝西涇東渭北供水區届時將成爲自流供水,延安供水區抽水揚程將降低110米以上,大幅减少提水費用,爲實現灌區規模化、集約化用水提供了條件。工程從壩上取水,含沙量低,配套輸水渠係後期運行維護費用低。
  “古賢工程的建設,將極大改善晋陝兩省水源條件,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解决供水區工程性缺水問題,有效緩解供水區水資源供需矛盾,提高晋陝兩省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爲實現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李群説。(劉詩平)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