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我國青藏高原大湖鑽探深度突破400米
探尋青藏高原自然密碼



   拉薩訊 從青藏高原湖底沉積物取岩芯,看百萬年來氣候變幻。這場納木錯湖泊科考是突破,亦是見证。
  7月12日18時35分,水上鑽探平臺鑽機轟鳴,卷揚機拉緊鋼繩,高達14.3米的鑽塔,將層層包裹的湖泊岩芯打撈出來。這是我國首次在青藏高原大湖鑽探中成功突破400米的深度獲取岩芯,打破了2020年納木錯湖泊鑽探153.44米的鑽探紀録。
  鑽取如此深度的湖泊岩芯是一場非凡探索——
  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於2024年的重大標誌性科考活動之一,也是迄今爲止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ICDP)中海拔最高的鑽探項目。
  高海拔帶來的低温、缺氧,湖泊底部復雜的地質結構,不斷晃動着水上鑽探平臺的風浪,都爲湖泊科考任務增添了前所未有的難度與挑戰。
  鑽取含有泥土、砂石的湖泊岩芯是一項復雜且精細的工作。鑽塔高聳,科研人員却要在狹長的操作臺上小心翼翼地處理來之不易的湖泊岩芯樣品,每一寸樣品,都期待解讀出更多自然奥秘。在海拔超4700米的湖面,多國聯合科考隊不懈努力38天,於湖底深度402.2米處鑽取岩芯,總鑽探深度累計超過1300米,采取到上千管湖泊岩芯。在納木錯湖泊鑽取岩芯,科研意義有多大?
  湖泊岩芯是研究氣候環境的密碼。它像“時間膠囊”,封存青藏高原納木錯地區百萬年來的環境氣候變化信息。
  納木錯面積超2000平方公里,是全國水容量最大的湖泊。“納木錯是一個封閉湖泊,湖泊中的水不流出湖盆,是整個流域的最低處,因此是流域内岩石、土壤、植被、河流及人類活動等信息的聚集地,具有重要科學研究意義。”納木錯湖泊科考負責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王君波介紹。
  這次采取的上千管湖泊岩芯,如同一部厚重的青藏高原地質歷史長卷,將爲全球湖泊科學研究提供寶貴的“自然檔案”。
  這是與國際同行共探自然之謎的合作見证——
  從過去跟隨國外科研項目,到近年國内湖泊鑽探工藝和人員能力提昇,中國在這個領域實現並跑,甚至領先國外。
  多國聯合科考隊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與環境變化研究團隊與德國、瑞士、英國、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和鑽探技術人員組成,水上鑽探平臺及主要鑽探技術人員均來自我國,采集的湖泊岩芯在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進行初步掃描,並在我國永久保留。
  納木錯湖泊科考負責人之一、ICDP納木錯項目中方首席科學家朱立平表示,這一突破爲國際湖泊鑽探貢獻中國智慧,奠定我國未來在湖泊鑽探領域的高水平研究基礎,提昇了在國際科研合作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湖泊岩芯就像湖底的年輪,上面記録着滄海桑田。上千管岩芯將拓展對納木錯乃至青藏高原生態的認知,爲保護這片高原净土、推動緑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科學依據。青藏高原湖泊的故事,仍在續寫;科研人員探索自然奥秘的脚步,永不停歇。(田金文、劉洲鵬、邱星翔)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