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訊 處暑過後,各地持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記者瞭解到,隨着施工進度穩步推進,多個高鐵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
在内蒙古,隨着1號墩澆築完畢,由中鐵十五局承建的包銀高鐵銀巴支綫沙冬青特大橋下部結構順利完工,標誌着大橋施工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爲大橋上部結構及架梁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中鐵十五局項目負責人韓偉介紹,沙冬青特大橋長1953米,是包銀高鐵銀巴支綫内蒙古段最長大橋。爲有效保護沿綫瀕危植物沙冬青,免於路基挖填危害生態,建設者選擇“以橋代路”,對建設紅綫内野生沙冬青進行人工移栽,對沿綫路基邊坡采用栽植喬木等方式予以保護,高質量推進“緑色工程”建設。
在陝西,西十高鐵天竺山一號隧道施工現場,中鐵十一局建設者在進行隧道掘進、混凝土澆築等作業,目前該隧道正洞掘進施工已突破2500米。
天竺山一號隧道全長約14.7公里,爲西十高鐵全綫重難點控制性工程。據中鐵十一局項目負責人劉漢良介紹,施工中,建設者從9個作業面同步進行掘進,創新應用20餘項新型工藝工裝,確保隧道施工平穩推進。
西十高鐵建成通車後,西安至十堰將實現1小時内到達,西安至武漢將實現2.5小時左右到達,對助力秦巴山區鄉村振興,帶動沿綫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重慶,西渝高鐵康渝段高昇1號隧道施工現場,186名中鐵十七局施工人員堅守一綫抓生産。目前,隧道洞口標準化建設已完成,主體工程在有序推進中。
據中鐵十七局項目現場負責人許志剛介紹,高昇1號隧道位於重慶市開州區高橋鎮羅家寨氣田區,全長8392米,其中500米左右下穿天然氣管道,伴有瓦斯氣體,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西渝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横”高速鐵路網中京昆通道和包(銀)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將與已建成運營的成都至重慶高鐵、鄭州至重慶高鐵等多條綫路連通,推動中西部地區路網結構進一步完善。
在湖北,由中鐵十五局承建的襄荆高鐵沙港河水庫特大橋完成連續箱梁首次澆築,標誌着全綫69座橋梁上部結構施工拉開了序幕,爲全綫如期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據中鐵十五局項目負責人楊立介紹,沙港河水庫特大橋全長1766米,是全綫重難點工程之一。襄荆高鐵連接湖北省襄陽市與荆門市,正綫全長約117公里,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横”高速鐵路網主通道之一呼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沿綫橋隧衆多,全綫橋隧占比達84.7%,其中新建橋梁69座約77公里。
在浙江,在中鐵二十四局承建的温嶺制梁場,杭臺高鐵温嶺至玉環段(温玉鐵路)首榀混凝土預製箱梁澆築完成,標誌着温玉鐵路建設取得新突破,施工加速推進。
據中鐵二十四局項目負責人徐興安介紹,温玉鐵路全綫有橋梁17座共約18.3公里,隧道12座約17.2公里,橋隧比達到87%以上。此次澆築的首榀混凝土預製箱梁長32.6米,重697噸,將用於温玉鐵路橋梁架設。
温玉鐵路是台州市的第一條地方性鐵路,正綫全長約37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綫路建成後將結束浙江台州玉環市不通鐵路的歷史,實現台州“縣縣通鐵路”的目標,對加快台州全域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福建,由鐵四院牽頭聯合體設計、中鐵建設施工的厦門北站全新亮相。據鐵四院設計負責人楊健介紹,厦門北站是國内首條跨海高鐵——福厦高鐵全綫施工難度最大的車站。施工中,設計人員創新采用新舊兩場並場設計,新建厦門北站與既有厦門北站合並後站臺總規模達13臺27綫,年旅客發送量預計達5000萬人次。
中鐵建設裝飾負責人許斌表示,厦門北站新老車站融合,旅客可從6個不同方向、不同位置快速進出車站。同時,建設人員踐行緑色環保理念,在車站屋面安裝約7000平方米智能光纖照明系統,全年可節約用電約40000千瓦時。(樊曦、丁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