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訊 《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要大力發展向海經濟,加快建設藍色海灣城市群。先天資源優渥讓廣東湛江成爲北部灣城市群建設中堅力量,這一年來,在經略藍色海灣、緑色崛起的進程中,且看湛江如何化“大”爲“强”?
——通道樞紐網絡不斷完善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城市群的迅速發展和經濟的規模化增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位於我國大陸最南端的湛江,已成爲“十縱十横”的重要節點,擁有亞洲最大的火車輪渡碼頭,全中國首條跨海火車也從這裏出發,正以區位優勢激活發展活力,提昇藍色海灣城市群互動水平。《實施方案》提出暢通東向運輸大通道,建設南寧至玉林鐵路至廣湛鐵路連接綫、合浦至湛江高鐵;規劃建設湛江港東海島港區和寶滿港區;建成湛江吴川機場;湛江港建設巴斯夫一體化工程配套碼頭等内容。
一年來,鐵路方面,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工程海域段貫通,湛海高鐵擬於今年開工;湛江寶滿港區鐵路專用綫開工建設,加快打通海鐵聯運“最後一公里”。同時,4E級湛江吴川機場轉場並投入使用,2022年旅客吞吐量近130萬人次。此外,港航方面,已開工巴斯夫一體化工程配套碼頭、招商湛江國際郵輪碼頭、東海島港區航道工程。
——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形成
産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由港而興的湛江,聚集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爲龍頭的緑色鋼鐵、緑色石化等重大産業集群,也由此成爲北部灣城市群乃至區域經濟建設關鍵中的關鍵。《實施方案》重點提出建設向海經濟體系;加快推動臨港鋼鐵、石化、造紙、建材等産業緑色化、循環化改造;推進烏石17-2油田群開發;推進廉江核電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等要點。
當前,湛江在培育壯大緑色石化等優勢産業集群上表現尤爲突出。據介紹,目前寶鋼湛江鋼鐵三號高爐系統達産達效,100萬噸氫基竪爐項目開工建設;中科煉化一期項目達産達效,二期項目有序推進,成爲湛江首個年産值超千億元企業;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首套裝置投産,一、二期項目全面動工;烏石油田群開發項目和廉江核電一期項目均已開工建設。湛江正加快打造向海發展的主導産業集聚基地,輻射帶動腹地特色産業向海開放發展。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環境就是民生,碧海、藍天就是美麗。有着“紅樹林之城”美譽的湛江林與城共生共榮,緑美成爲湛江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實施方案》在“共建高水平藍色生態灣區”中提到,築牢陸海一體的生態安全屏障。完善九洲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以南流江、欽江、九洲江流域爲重點開展全流域環境綜合整治。
過去一年在推進環境污染聯防聯治上,湛江與玉林兩市探索建立綜合治理體系,聯合簽訂《九洲江—鶴地水庫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控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並落實聯席會議、聯合監管、聯合監測、聯合執法、聯合應急等“五聯”機制,聯手加强九洲江鶴地水庫流域生態保護,大幅改善九洲江—鶴地水庫流域水環境質量。2022年,九洲江幹流跨界考核斷面——山角斷面水質已由此前平均值總體Ⅲ類提昇到Ⅱ類,其中高錳酸鹽指數同比下降20%。
——向海開放合作不斷深化拓展
開放是時代的主旋律,也一直是湛江的優勢和强項。具體來説,湛江對内東融珠三角、西接北部灣、北聯大西南、南拓東南亞,對外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歐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具有極大的經濟功能。《實施方案》在“强化對内對外雙向開放”部分提出“推動綜合保税區高質量發展”和“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縱貫南北優勢,積極發展銜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海鐵聯運體系,打造對外開放高地”。
湛江高標準建設開放合作平臺,綜合保税區已通過國家驗收,圍遶“五大中心”功能定位,引導優勢産業集聚。深度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搭建多式聯運一體化服務體系,陸續開通湛江至重慶、貴州、雲南、廣西等新通道班列,累計運營海鐵聯運班列29條,中歐接續班列開行3條。2022年累計發行班列332列,運輸集裝箱16583標箱。(覃玲、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