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南水北調東、中綫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8週年

     
     北京訊 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綫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8週年。8年來,南水北調各有關單位全面加强工程調度運行管理,充分發揮工程社會、經濟、生態效益。截至目前,工程累計調水586億立方米,惠及沿綫42座大中城市280多個縣(市、區),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5億人,發揮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綜合效益。  
  “三個安全”底綫進一步築牢。按照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要求,水利部堅定不移把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的政治責任扛在肩上,南水北調安全生産責任體系、組織體系、制度體系、監督體系逐步建立健全。組織開展並完成12項中綫工程風險評估,與中綫安全度汛的左岸上游水庫及交叉河道安全措施均已在汛前落實到位。工程已連續安全平穩運行2922天,設備設施運轉正常,中綫水質持續保持或優於地表水II類標準,東綫水質持續穩定保持地表水III類標準。今年8月25日,南水北調東、中綫一期工程全綫155個設計單元工程全部通過水利部完工驗收,將爲下一步工程正式竣工驗收奠定堅實基礎。  
  水資源配置格局持續優化。南水北調全面通水以來,通過實施科學調度,實現了年調水量從20多億立方米持續攀昇至近100億立方米的突破性進展。在做好精準精確調度的基礎上,搶抓汛前騰庫容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工程輸水能力,實施優化調度,向北方多調水、增供水,中綫一期工程2021-2022年度調水92.12億立方米,再創新高,相應口門分水量爲90.02億立方米,連續3年超過工程規劃的多年平均供水規模。南水北調水已由規劃的輔助水源成爲受水區的主力水源,南水北調東綫北延應急供水工程發揮效益並將東綫供水範圍進一步擴展到河北、天津,進一步提高了受水區供水保障。  
  群衆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由於水質優良、供水保障率高,受水區對南水北調水依賴度越來越高。北京市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80毫克每昇降至120毫克每昇;河南省十多座省轄市用上南水,其中鄭州中心城區90%以上的居民生活用水爲南水北調水,基本告别了飲用黄河水的歷史;河北省黑龍港流域500多萬人告别了世代飲用高氟水、苦鹹水的歷史。東綫一期工程累計調水入山東54.2億立方米,已成爲膠東地區城市供水生命綫。  
  國家重大戰略得到有效支撑和保障。南水北調工程不斷擴大供水範圍,充分發揮水資源支撑保障作用。8年來,累計向京津冀地區供水335億立方米,其中,向雄安新區供水9134萬立方米,爲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黄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有力的水資源支撑和保障。沿綫地方優化配置南水北調水、當地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等各類水資源,促進了産業結構優化昇級和調整,實現了水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  
  河湖生態環境持續復蘇。全面通水以來,通過水源置换、生態補水等綜合措施,有效保障了沿綫河湖生態安全。東綫沿綫受水區各湖泊,利用抽引江水及時補充蒸發滲漏水量,湖泊蓄水保持穩定,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中綫已累計向北方50餘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90多億立方米,推動了滹沱河、瀑河、南拒馬河、大清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現生機,河湖生態環境顯著改善。2021年8-9月,通過向永定河生態補水,助力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實現了1996年以來首次全綫通水;今年3-5月,東綫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向黄河以北供水1.89億立方米,助力京杭大運河實現近百年來首次全綫水流貫通;6-7月,中綫11個退水閘、分水口參與調度,補水達2.13億立方米,助力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復蘇2022年夏季行動順利完成,南水北調工程生態效益更加顯現。(高蕾)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