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訊 《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高標準推進廣州南沙城市規劃建設,强化生態核心競争力,彰顯嶺南文化、水鄉文化和海洋文化特色,建設國際化城市。作爲奥雅納副總工程師,香港人王漢良曾參與南沙多個大型工程項目設計。近日,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城市發展中常見的問題,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已經納入南沙的頂層設計規劃中。“我們可以預見,南沙將集緑色低碳、融合生態、智慧城市於一體,將有利於成爲宜居宜業的優質生活區。”
▶▷“幾何中心”讓一小時生活圈成爲現實 港籍工程師王漢良先後在香港、中東地區和北京長期工作,曾參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等内地多個大型建設項目。在駐中東期間,他還參與了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總部、卡塔爾國家博物館及卡塔爾伊斯蘭研究學院等項目。
在粤港澳大灣區,他也參與了香港山頂凌霄閣、深圳京基100和廣州IFC等大型地標的建設,對這裏大型城市的發展變遷深有體會,“這裏的項目不單是體量大,而且對品質的要求很高,項目的設計和類型也非常創新。”2019年,隨着粤港澳大灣區加速建設,王漢良接到的粤港澳大灣區項目工程數量越來越多,於是他决定常駐深圳,全身心投入到大灣區項目當中。
王漢良認爲,大灣區已經從過去不同城市較爲獨立的發展,變爲通過强大的交通網絡互聯協作。以正在建設中的南沙站爲例,南沙樞紐將引入廣中珠澳高鐵、南中珠城際等8條軌道綫,通達香港、澳門、珠海、中山等大灣區城市。“南沙是粤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交通樞紐完全建好之後去深圳、珠海、廣州、香港等城市都非常方便,一小時生活圈成爲現實。住在這裏去不同地方工作、見客户,或和朋友聚會都很方便。”王漢良欣喜地説。
在落實緑色發展理念方面,南沙也做出了大量努力。王漢良所在的奥雅納公司深度參與了南沙多項片區規劃、商業綜合體及科創園區項目。目前正負責建設中的明珠灣起步區二期(横瀝島尖)基礎設施工程顧問諮詢服務,涵蓋區域内的地下空間工程、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及景觀工程,並爲慶盛片區的産業定位及策劃、土地利用優化、緑色基建及開發實施等方面提供顧問服務。他本人還參與到了港科大(廣州)的消防設計工作中。據王漢良介紹,工程顧問團隊與明珠灣管理局深入合作,從規劃之初就會鏈接不同專業背景的工作者,從全盤出發,科學策劃片區的景觀及生態格局。“比如南沙水系發達、水網密佈,我們會在設計上注意橋梁的群體特色,橋梁不僅用於交通用途,更是城市公共空間的載體。”他介紹,在地下空間設計時,團隊會大量設計地下的汽車通道,緩解地面交通之餘也更方便市民與每個地區互相聯通。
▶▷“高質量”和“創新”成建設關鍵詞 在王漢良看來,“高質量”和“創新”是大灣區城市建設的關鍵詞。“這是一個新發展區域,同時依靠港科大(廣州)很强的技術研究基礎,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也預留了一定的餘量,可以讓一些新的技術未來在這裏發揮,其中一個點就是無人駕駛。”他舉例,從今年1月1日起,南沙23路自動駕駛公交正式上綫運營,行駛綫路自横瀝地鐵站公交總站至靈山島環綫,全長8.5公里,行駛時速爲30km/h。乘客可以通過“南沙公交服務”預約乘坐。
作爲香港科技大學的校友,王漢良對港科大(廣州)爲南沙建設提供科技支撑感到無比自豪。今年十月,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與港科大(廣州)簽署《協同創新全面合作戰略協議》,助力港科大(廣州)創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推進重大科技成果在南沙轉移轉化。
王漢良表示,大灣區許多工程項目對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樣的創新環境吸引着我來到大灣區内地城市工作,激勵我們大膽開拓實踐。”他鼓勵香港年輕人積極探索,在南沙開拓機遇,“未來隨着更多科技創新産業落户南沙,這裏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張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