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訊 11月16日,全國最大的單體地下鐵礦山——鞍鋼西鞍山鐵礦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229億元,建成投産後將成爲一座年産鐵精礦千萬噸級的技術領先,緑色、智能、無廢、無擾動世界一流地下鐵礦山。
西鞍山鐵礦項目是鞍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牢記“國之大者”,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鞍鋼的重大舉措。這對於更好利用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基石計劃”,增强鐵礦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推動行業生態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共同促進鋼鐵行業的繁榮與發展,助力新時代遼寧、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具有重大意義。
鐵礦石是鋼鐵工業的“糧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穩定健康的原料供給,是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鞍鋼是我國擁有完整産業鏈、最具資源優勢的鋼鐵企業,始終堅持合作共贏理念,着眼上下游發展需求,注重加大在技術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和合作力度,通過實施以戰略爲主導的系統創新,形成貧鐵礦高效利用爲核心的技術系列,制定48項鐵礦行業的國家和行業標準,鐵精礦産量始終位居國内第一,爲我國鋼鐵業發展提供重要的原料供應保障。
進入新時代,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鞍鋼確定了“7531”的戰略目標,把礦産資源事業發展上昇爲集團“雙核”戰略,對鐵礦資源開發利用進行系統規劃。加快推進以西鞍山鐵礦爲代表的一批資源禀賦較優、規模較大、具有長期成本競争力的優質鐵礦項目建設,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資源開發企業。
西鞍山鐵礦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西南7公里,是目前國内尚未開發的資源儲量大、禀賦好的單體地下鐵礦山。
該項目堅持以開放匯聚創新資源,將采用目前世界上採礦領域技術先進、效率高、産能釋放快、安全性强的“大直徑深孔空場嗣後充填法”採礦工藝,聚焦緑色與智能技術深度融合,通過采用地下廢石和選礦尾砂進行充填,有效保证地下岩體穩定,確保周邊環境不受破壞;充分運用智能化工藝技術,逐步實現井下固定安裝設備的遠程操作、現場無人值守,遠程故障診斷和技術服務,爲全球貧鐵礦資源緑色高效開發提供整體解决方案。
打造世界一流地下鐵礦山。
西鞍山鐵礦項目瞄準世界先進水平,聚焦“世界級規模、世界級成本和世界級産品”,以打造一流的成本管控、一流的體制機制、一流的創新能力、一流的生態環境、一流的智能製造爲實踐路徑,以先進的技術帶動管理模式和體制機制創新,推動主要采選工藝指標、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世界一流礦山水平。打造生態文明示範區。
西鞍山鐵礦項目堅持“生態優先、緑色發展”,以打造礦山行業一流生態環境爲目標,將礦産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從工藝源頭保護西鞍山地表的地形地貌,做到污染防治源頭化、資源利用無廢化、能源消耗低碳化、礦區環境和諧化,實現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爲礦業和礦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樹立典範。
提高鐵礦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西鞍山鐵礦項目依託絶對資源優勢,堅持創新驅動戰略,超前布局前沿技術和提昇核心競争力的關鍵技術,把握深部開採、智能採礦、高效選礦和緑色開發等研發方向,在國内鐵礦山首次采用千米竪井硬岩全斷面掘進機施工工藝掘進膠帶斜井、斜坡道與輔助井,開創國内外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與應用先例。圍遶緑色、生態、智能、低碳、無廢、高效,開展采選礦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研究及推廣應用,提高鐵礦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帶動鞍山和本溪區域貧鐵礦資源實現大規模開發。
打造礦山智能製造典型場景。
西鞍山鐵礦項目聚焦智能製造發展戰略,把握以智能製造爲核心技術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機遇,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雲計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大工業生産相融合,以智能製造全域賦能、創新驅動,實現生産裝備智能化、生産過程自動化、生産管控一體化和産業鏈協同網絡化,全面提昇管理和本質安全水平,打造無人工廠、黑燈工廠,爲智造强國、數字中國做出新貢獻。
打造“央地合作”新標杆。
西鞍山鐵礦項目實施中,建立起央地合作的良好機制,推動鞍鋼和鞍山市“雙鞍”深度融合。鞍山市以建設國家級綜合性鋼鐵産業基地爲依託,着力建設高標準礦山産業園區,高質量構建現代鋼鐵産業體系,不僅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帶動地方就業,還將帶動上下游協同發展,促進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王炳坤、白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