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訊 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黄茅海通道項目充分發揮廣東省重大工程和粤港澳大灣區關鍵交通樞紐工程的帶動作用,通過克服疫情不利影響,穩步推進項目高質量建設。
截至10月底,黄茅海通道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黄茅海大橋和高欄港大橋的5座异形索塔已完成高度的60%,引橋和4處互通立交也同步推進中;獅山隧道已貫通並完成二襯施工,象山隧道累計掘進2342米,占總長度的73%,路基完成90%以上。
掀起建設熱潮,多個節點高效提前完成 項目自2020年6月6日開工以來,5000餘名建設者擎着“基建先鋒”的旗幟,一邊搶抓施工“黄金期”,一邊齊心協力打着疫情防控阻擊戰,在碧波深處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大乾熱潮,全力衝刺2022年任務目標。
今年5月7日,繼東引橋首跨節段梁成功合龍之後,項目順利完成千噸架橋機首次過孔施工。千噸架橋機漫步高空,猶如蛟龍出海,在黄茅海上空正式開啓搭積木模式,爲東引橋陸地和海上節段梁的架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6月18日,項目G2合同段鋼箱梁節段總拼開工儀式順利舉行,標誌着正式進入鋼箱梁總裝製造階段。鋼箱梁施工按照大型化、標準化、工廠化、智能化建設理念,完成單元件製造、節段拼裝和涂裝後,再將節段整體船運至橋位,采用大型浮吊船和橋面吊機吊至設計位置,最後完成節段環縫連接。目前單元件製造及節段拼裝均進入批量生産階段,單元件製造月産逾萬噸,節段拼裝月産超30段。
8月8日,歷經523天工程建設,項目獅山隧道左右綫順利貫通,標誌着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獅山隧道作爲全綫兩座隧道之一,地處赤溪鎮南村塘水庫南側、猪乸潭水庫北側,綫路穿過獅山山體,左綫全長約878米,右綫全長885米,屬於洞口小净距分離式中隧道。
10月13日,歷經10餘個小時的連續澆築,黄茅海大橋1號墩蓋梁澆築完成,標誌着全綫首個整幅式TY型墩順利完工,中引橋施工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外,這也是我國高速公路在分幅斷面橋梁中首次采用TY型複合墩,實現了對國内橋梁建造工藝的探索突破。
截至10月底,黄茅海通道項目五座主塔建設高度均已過半,預計2023年中全部封頂。同時,項目已完成超過95%的年度投資計劃,再次進入“快進”模式。
組建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助力屬地疫情防控 黄茅海跨海通道聯合黨委嚴格落實各項防疫工作,建立以各參建單位黨支部爲單元的網格化統籌管理,通過成立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8個,組建青年志願者服務隊20個,投身“我爲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助力疫情防控。目前已累計組織由黨員、青年員工組成的600多名志願者參與屬地疫情防控工作,爲屬地打好打贏疫情防控硬仗貢獻黄茅海力量,以實際行動展現國企責任擔當。
組織勞動競賽,保障重大節點順利完成 項目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以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範爲契機,持續提高項目建設質量安全管理水平,重點抓好主橋索塔、預製梁、鋼筋制安以及混凝土質量通病治理工作。根據工程實際需求,建立起一年兩次的勞動競賽機制,項目開工以來已組織開展勞動競賽5次,充分調動了各參建單位及5000多名建設者的積極性,有效加快了項目建設進程,創下備受矚目的“黄茅海速度”。
同時,項目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建設機制,搭建“互聯網+技能培訓”平臺,創新重特大交通工程産業工人培訓模式。
培訓基地自2021年7月22日投入使用以來,累計開展崗位安全技能培訓3000人次,組織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特種作業從業人員取证培訓357人次,其中包括67人獲得起重指揮(Q1)證書、4人獲得起重機械操作司機(Q2)證書、21人獲得鋼筋工四級技能證書,實現産業工人“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學有所证”的願望,不斷提昇項目建設者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助力黄茅海通道項目建設高質量推進。
作爲粤港澳大灣區的新通道,黄茅海通道項目已呈現出如火如荼、鏗鏘有力的建設開局。接下來,項目將進一步落實好國家穩住經濟的各項舉措,在全方位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扎實推進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設,確保完成項目在2024年建成通車的目標,助力粤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粤國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