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訊 機械臂起起落落,傳送帶運作不停,一張張高端液晶顯示面板從流水綫上不斷生産出來——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廣州市黄埔區的TCL華星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産車間,忙而有序、高度自動化的生産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這個剛剛投産的項目總投資350億元,是主攻生産高端IT産品及專業顯示的液晶面板高世代産綫,全項目滿産月産能爲18萬張玻璃基板。
從電子信息到緑色石化再到新材料,記者近日在廣東廣州、湛江等地走訪,看到一個個重大項目有的正在建設,有的已經建成投産。這些項目不僅爲當地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也彰顯了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信心。
在碧波環繞的湛江市東海島,投資百億歐元的中德合作重大項目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的首套裝置已經投産。進入車間,記者看到一個完整的自動化生産流程:原材料通過密閉管道傳輸到自動餵料系統,自動餵料系統根據配方設定,把原料餵進雙螺杆擠出機,原料在擠出機内部高温熔化混合後,擠出、冷却、切粒,然後包裝、入庫。最終各類産品通過無人駕駛運輸車運往隔壁的中央倉庫。
車間不遠處,工人們正在加緊搭建生産熱塑性聚氨酯的生産裝置。更遠的岸邊,一群建築工人正建設企業的專用碼頭。
巴斯夫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投産的裝置可每年爲中國市場提供6萬噸改性工程塑料産品。整個基地預計於2030年建成,建成後將成爲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體化生産基地。
在廣東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的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現場,入眼是管網縱横、高罐林立。中國石油廣東石化公司總工程師花小兵説,項目實體工程已基本完成。從實物工作量看,全廠機泵及電機單機試運完成97.6%;大機組油運112臺,已100%開始油運;管綫系統試壓完成100%。
這些重大項目帶來生産力的提昇和巨大的平臺效應,牽引和加速了當地産業集群的成長。
9月22日,86678次“環灣中科號”貨運列車載着1260噸合成樹脂産品從湛江東海島發出。據廣鐵集團介紹,這是粤港澳大灣區開行的首趟石化産品定制貨運專列,也標誌着湛江臨港石化産業集群開始成規模向粤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輸出産品。
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説,廣闊的中國市場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深耕中國市場。(陳凱星、吴濤、孟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