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陸路口岸見证“一帶一路”經貿合作走深走實
  北京訊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從新疆霍爾果斯公路口岸放眼望去,一排排産自陝西、河南等地的鏟車、客車、自卸車整齊擺放,通過“界橋交接”的零接觸模式出口到哈薩克斯坦、烏兹别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綫國家。
  視綫轉向西南,在雲南磨憨口岸,滿載着泰國榴蓮、老撾糯米、越南巴沙魚等特色産品的貨運列車,通過這裏源源不斷駛往昆明,再分發至廣州、重慶、上海等地。
  陸路口岸,是觀察外貿的重要窗口。今年上半年,多重挑戰之下,我國外貿實現穩步增長,展現出較强韌性,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含金量更足,伙伴更多元。
  上半年外貿的一大亮點,就是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經貿合作。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綫國家進出口增長17.8%,比我國外貿整體增速高出8.4個百分點。
  據霍爾果斯鐵路口岸站統計,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經霍爾果斯口岸開行的中歐班列達3181列,同比增長9.31%;過貨量448.92萬噸,同比增長4.73%。目前,霍爾果斯通行班列綫路通達境外18個國家和地區,運輸貨物品類包含服裝百貨、電子産品、機械配件等200餘種。
  霍爾果斯海關關長李清華告訴記者,霍爾果斯海關持續在服務中歐班列提質增效上出實招,大力推行鐵路艙單歸併,充分發揮中歐班列“鐵路快通”模式和“準軌换寬軌”“關鐵通”項目勢能,有效推動物流供應鏈保通保暢。
  這樣的“成績單”來之不易——
  面對疫情防控壓力的加大,各地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統籌口岸疫情防控和通關便利化,通過“界橋交接”“甩掛”“接駁”“吊裝”等非接觸式貨物交接通關方式,保障物流貨運的暢通。
  記者在位於中哈邊境地區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都拉塔口岸看到,工作人員駕駛裝卸設備“正面吊”在貨物堆場將集裝箱抓起,駛向國門,穩穩安放到國門另一側等候的貨車上,整個過程四五分鐘,全程人員無接觸、貨物順暢交接。
  “疫情防控對口岸通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因時因勢做好監管和服務,與哈方相關部門和企業密切溝通,盡最大努力爲雙邊貿易往來提供及時、可靠的海關保障。”都拉塔海關副關長朱冬梅告訴記者。
  基礎設施“硬聯通”的不斷加速,讓“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活力更足——
  民生國際貨物運輸代理公司經理吴楊不久前從萬象進口了一批老撾糯米到重慶。他告訴記者,中老鐵路不僅將物流時間縮短到4天左右,貿易商的資金周轉壓力明顯减輕,每集裝箱還能節約成本約200美元。
  去年12月,“一帶一路”標誌性工程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半年多來,累計發送貨物超過400萬噸,呈現量質齊昇態勢。
  國内21個省區市先後開行了中老鐵路跨境貨運列車,運輸貨物的品類由開通初期的化肥、百貨擴展至電子、光伏、冷鏈水果等100多種,已覆蓋泰國、緬甸、老撾、馬來西亞、柬埔寨、新加坡等近10個國家和地區。
  規則標準“軟聯通”的不斷提效,讓“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紐帶更緊——
  6月8日,“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三次會晤通過了《關於深化“中國+中亞五國”互聯互通合作的倡議》。加快推進現有口岸設施設備現代化改造,延長口岸開放時間,拓展中國同中亞國家“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合作試點,探討開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電子證書聯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一系列務實舉措,助力中國和中亞五國口岸通關能力的全面加强。
  口岸通關效能的提高離不開制度保障。
  “經認证的經營者”(AEO)制度由世界海關組織倡導,旨在通過海關對守法程度、信用狀况和安全水平較高的企業進行認证,給予企業通關便利。不同國家海關之間可以通過AEO互認,給予對方符合資質的企業相關便利。
  “在與我國簽訂AEO互認協議的48個國家和地區中,有32個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地區)。”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説,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關鐵通”項目已經在中哈邊境的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鐵路口岸啓動試運行。同時,“一帶一路”國家優質農産品食品的進口準入也在不斷擴大。
  目前,我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朋友圈不斷擴大的背後,是“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給各方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末梢”變“前沿”,昔日小驛站成爲今朝大樞紐。通關忙,韌性足,潜力大,漫長國境綫上的陸路口岸,見证着共建“一帶一路”這一世紀工程成爲造福各方的“發展帶”“幸福路”。(潘潔、劉紅霞、趙宇飛)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