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訊 “香港在金融市場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其獨特優勢可進一步貢獻國家,發展自己。”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近年來,背靠祖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内地與香港的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共同發展,香港成爲聯通境内境外金融市場的橋梁和紐帶。其中,2017年“債券通”開放後,五年來,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總量以年均約40%的速度增長,目前持債總規模約3.7萬億元人民幣。
“這説明,境外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具有信心,他們通過香港這個比較熟悉的渠道龢熟悉的規則投資到内地。”陳茂波説。
陳茂波認爲,不僅債券是香港未來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香港在金融方面發展的空間還有很多。
今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權定值審查中,宣佈將人民幣在特别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權重從10.92%上調至12.28%。
“香港把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做好,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工作方向。”他表示,在國際上用人民幣進行交易,持有人民幣,以人民幣作爲儲備貨幣的需求越來越大。
香港金融業的另一個亮點是股票市場。香港交易所現貨股票市場1997年日均成交金額爲150億港元,2021年日均成交金額爲1670億港元。在過去的12年中香港IPO集資總額有7年排名全球第一。這讓香港成爲内地企業國際投融資的首選平臺。陳茂波表示,香港將繼續歡迎内地企業在香港上市。
同時,香港還可以成爲内地企業發展海外市場的好搭檔。陳茂波説,内地企業如果在境外拓展業務,涉及資金的調撥和管理,香港可以爲其提供管理服務。香港還可以作爲風險管理中心,協助内地企業面對在海外拓展可能面臨的風險。
“隨着内地經濟不斷發展,資産管理和投資管理的需求也隨之而來。”陳茂波説,香港可以發揮資産管理、財富管理中心的作用。
配合國家“雙碳”目標,香港力争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减碳轉型的過程也爲香港帶來新機遇。
陳茂波説:“内地經濟向緑色經濟轉型,這需要很多資金。把國際資金引導過來,投放在緑色項目裏,未來增長潜力很大。”
過去幾年,香港采取多管齊下的策略,推動緑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香港特區政府自2019年5月首次發行緑色債券後,一直繼續定期發行緑色債券,至今已發行超過90億美元等值、涵蓋多個幣種及年期並以機構投資者和零售投資者爲目標的緑色債券。
2021年特區政府首次成功發行50億元離岸人民幣緑色債券,並將緑色債券計劃借款上限從1000億港元增至2000億港元。同年還推出緑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在這些政策推動下,香港的緑色金融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1年在香港安排和發行的緑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達566億美元,是2020年的4倍,當中債券總額達313億美元,占亞洲區緑色和可持續債券市場的1/3,且逾八成由内地實體發行。
對於未來,陳茂波表示,香港正進入發展的關鍵期,將在新一届特區政府的領導下,推動經濟更有力的發展。(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