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行發佈了降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的通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各地也積極因城施策地出臺了房地産相關的適度放鬆調控政策,房地産“救市潮”正在全國不斷蔓延。究其原因,房地産作爲經濟增長的“第一大支柱行業”,肩負着穩經濟的重任。
雲南潤城集團副總裁兼雲南龍宇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力平受訪表示:“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房地産行業處於深刻轉型的前夜,以質量型、差异化爲主的競争正在成爲房地産行業面臨的新挑戰。”爲加快企業經營變革和管理創新,他將自己的先進管理理念運用到實際經營中。廖力平積極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爲公司匯聚了大量在建築設計、施工工程、地産財經等方面的高技術人才,並健全管理制度以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同時,廖力平提出要通過框架體系和激勵機制以突破當下房地産企業發展滯緩的困境,因此他帶領企業從投資、運營、成本、工程、設計等各方面入手,以成本和費用控制爲重點,搭建了以業務爲主、職能協同的框架,建立了目標成本下的動態成本管理體系,把項目開發成本偏差控制在合理區間内,推出了成就共享的正向激勵機制,從源頭上加强員工的積極性,成功推動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爲進一步提昇企業創新能力,廖力平不斷加大資源整合能力,與多方强强聯合,構建戰略合作平臺。爲築牢品質與工藝,他牽頭公司與AECOM環境規劃設計公司、ATKINS建築與規劃公司、EDSA景觀設計公司、北京東方園林景觀設計公司等國内外頂級設計公司展開深度合作,不僅保障了項目的高效運作,更打造出了多項兼具品質和功能的建築藝術品;爲打造“旅遊+度假休閒”的旅居生活方式,他及時調整戰略布局,與全球印象文旅運營商——三千旅居達成戰略合作,開創了全球旅居换住經濟運營新模式,並在潤城項目中引進三千旅居旗下最高端的酒店品牌“澳新”,建造了將居住與旅行完美融合的人文酒店,這不僅促進了地産項目的增值,更在新型旅居地産版圖上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綫,爲加快房地産業發展和提高人民居住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縱觀現今,很多的購房者在挑選住房時,越來越注重小區周邊的配套設施,居住密度及私密性、小區緑化、小區布局、小區内交通等方面,可見樓盤的配套設施在住宅項目中的重要性比重呈現逐年上昇之勢。”誠然,配套設施已經成爲現代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地産配套設施能够很好的提昇樓盤附加值,廖力平在各個地産項目的開發過程中,不但將完備的設施配套理念展現的淋漓盡致,更充分體現出新一代地産人才的創新設計理念和先進緑色思維。在“長水航城”項目中,他以新機場生活配套服務區的創新定位,第一次把“洋房住進公園”照進現實,並將全齡教育、三甲醫療、生態公園、主題商業等配套設施涵蓋其中,促成了集居住、商旅、教育、醫療於一體的10萬人口醇熟大城的成功建造;在“路南山國際度假區”項目中,他以得天獨厚的原生態自然景觀爲核心、以打造中國當代旅居理想之地爲基準,首創了這一集旅居生活、健康養生、文化休閒、運動探險爲一體的國際化康養旅遊、休閒度假體驗目的地……隨着各大地産項目的聲名鵲起,龍宇地産的知名度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也正是廖力平的專業態度和創新力量,成就了龍宇地産的差异化競争之路,他帶領龍宇接連榮獲“中國商業地産最具影響力開發商”、“中國房地産開發企業500强”等國内重磅奬項,成爲了行業的頭部領軍企業。
創造美好人居生活的同時,廖力平也時時不忘推進鄉村振興和守護文化瑰寶。
他帶領的潤城項目吸納了1500餘名拆遷户就業,不僅營造了優美宜人的居住環境,更是昆明市城中村重建改造項目的成功典範;他更在多個雲南本土項目中,將雲南境内的多民族文化、古茶文明、民俗建築等特色文化與旅遊觀光項目相結合,不僅積極推進當地玉米、蔬菜、茶葉種植及小耳猪養殖等多樣化農林産業發展,還保留了多個少數民族(傣、哈尼、布朗等民族)村落,憑藉其獨特的民族節日盛會、手工藝品製作、歌舞技藝、飲食、民居等,豐富了地産和旅遊的内涵,在推動文化傳承、凸顯文化特色的同時,大力推進了當地旅遊業及農業的興旺共榮。廖力平把三農發展和文旅融合放在重要位置,全面推動了鄉村振興和非遺保護,爲建設美麗鄉村、繁榮社會經濟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也爲中國房地産業界指明了當代建築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的風向標,更爲平衡文化事業與旅遊事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做出了成功典範。
廖力平這位極具創新能力和責任感的企業家,以先行者之姿在地産行業脱穎而出,帶領龍宇地産走出了一條差异化創新發展道路。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他將一如既往地追求卓越、不斷創新,以匠心鑄造品質、以服務强化品牌,以區域布局代替純流量布局,打造更多規劃合理、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優質地産項目,帶動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構建現代化城市發展新格局!(王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