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建設再傳捷報
沉管隧道基槽疏浚作業全部完成



   深圳訊 浩瀚伶仃洋,奮進大灣區。6月30日,廣東省交通集團發佈消息,粤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建設再傳捷報。隨着海上施工船舶的大抓鬥穩穩地將最後一鬥疏浚物裝進駁船,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槽疏浚工程全部完成。
  ▶▷歷經1400多天,
  完成5公里海底隧道基槽開挖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全長24公里,海底隧道長約6.8公里,其中沉管段長約5公里,由32個管節及1個最終接頭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
  “項目沉管隧道沉放安裝的首道工序,就是要對隧道基槽進行處理。施工地處伶仃洋海域,具有地質條件復雜、基槽回淤量大、挖砂坑區域成槽難度大等特點。”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島隧工程管理部工程師劉曉鋒介紹。
  據瞭解,基槽疏浚施工是沉管隧道工程的第一道工序,施工内容包括沉管隧道基槽粗挖、精挖、岩石處理、清淤及浮運航道疏浚等。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槽設計綫路上,除大量的泥沙外,還存在不少需要破除的海底硬岩,以及爲隧道沉管先行施工的基礎工程——深層水泥攪拌樁,其超出標高部分同樣需要破除。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槽施工由中交廣航局負責實施,從2018年7月沉管隧道基槽疏浚工程開工至今,先後投入國内首艘精挖抓鬥挖泥船、首艘深海清淤專用船、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等疏浚施工船舶累計17艘。在1400多個日夜裏,建設者克服通航、環保、氣候、地質等多重因素限制,在深中通道東、西人工島之間挖出了一條長約5公里,寬約330米的深海基槽,並順利完成沉管浮運航道的開挖,截至目前已保障26節重達8萬噸沉管的順利安裝。
  ▶▷巨型“豆腐”中精雕細琢,
  基槽開挖精度達厘米級

  沉管隧道基槽設計的最深處約爲40米,而施工區的原始水深僅在3至5米,在淤泥層極深、地質復雜的情况下施工,就像是在一塊巨型“豆腐”中作業。巨大的疏浚工程量更需要超級裝備支持,作爲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對基槽開挖及清淤施工精度的要求也遠超常規疏浚施工技術標準。“作爲一項隱藏在水下的深海工程,其施工工序精度要求達到厘米級,是目前國内罕見的深水深槽高精度開挖及清淤施工,驗評標準遠遠超出常規疏浚領域的標準。”中交廣航局深中通道項目經理馬定强説。
  爲此建設團隊自主研發了國内首艘具有定深平挖功能的抓鬥式挖泥船“金雄”輪,其精挖控制系統由數十個與7臺計算機連接的傳感器和監視器組成。憑藉這套系統,“金雄”輪能够利用12米高、重達90噸的巨型抓鬥,克服自身重力、海浪、海流等多重影響,在30米的海底,將基槽開挖精度控制在50厘米以内。
  ▶▷敢啃海底“硬骨頭”,
  35噸的鑿岩棒巧破花崗岩
  “基槽開挖過程中最難處理的就是海底的硬岩和DCM樁(深層水泥攪拌樁)。”中交廣航局深中通道項目常務副經理楊景鵬介紹,深中通道沉管區域分佈着近30萬立方米的全風化花崗岩及中風化花崗岩,最大挖深處近40米,挖除難度極大。
  以往類似工程一般采用水下爆破施工,但深中通道爲確保生態環境安全,經過多次比選論证,采用重達35噸的鑿岩棒進行深水鑿岩施工,配合重型抓斗船清理碎石。這種深水深槽高精度岩石處理施工工藝,在全世界範圍内鮮有先例。另外,根據設計要求,沉管隧道基槽部分管節需要打設深層水泥攪拌樁,但其超出標高部分的樁頭需要破除。施工團隊采用分段分層分條的施工工藝,先用巨型抓鬥“咬住”樁頭,再利用抓鬥因重力傾斜時的力量“嚼碎”樁頭,一點點將其清理至設計標高,確保精度控制在50厘米以内。
  經過4年奮戰,深中通道的沉管基槽完成全部開挖工程,爲最後6節沉管的浮運沉放創造了先决條件,爲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通車、助力粤港澳大灣區發展及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灣”奠定堅實基礎。(粤交集宣)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