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廣東文化“巨輪”迎新進展
“三館合一”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廣州訊 5月6日,位於廣州荔灣區白鵝潭的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廣東省“三館合一”項目傳出新進展:高78.2米、地上共11層的廣東美術館主體結構施工完成,至此這一廣東省重點文化工程項目的主體混凝土結構全面封頂,進入幕墻施工及裝飾裝修施工階段,這艘文化“巨輪”預計於明年8月完工。
   【歷時566天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三館合一”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領衔的華南理工大學團隊設計,采用“文化巨輪、時光拱廊、鵝潭寫意、雲山藝境”的設計理念,其外形宛如一艘輪船,建築東西向長350米,高度呈30米至80米叠級而上,融合自然山水形態抽象寫意與理性幾何化建築手法,塑造出濱水開放的大型公共空間。爲給市民提供欣賞一綫江景的平臺,場館一側還設計有呈拱橋形、長約220米的觀景步道。
  承建方中建三局華南公司項目技術部負責人郭東彬介紹,項目總用地面積約7.5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4.45萬平方米,配套建有公交首末站場、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並預留鵝潭路隧道空間。
  項目自2020年5月進場建設,在2021年9月完成地下室結構施工後,再在當年12月完成兩層鋼結構連廊提昇,到今年5月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歷時約566天。項目預計2023年8月竣工。届時將成爲廣東重大標誌性公共文化設施。
   【多方式克服滲漏難題】
  “三館合一”項目位於珠江邊,基坑邊綫距離珠江僅35米,如何防滲漏是建造施工的難點。“潮汐和地下水位高差産生的潮差衝擊力,對止水帷幕三軸攪拌樁的施工造成較大影響,深基坑防滲難度大。”郭東彬介紹,項目重點在策劃、用材和防水部位等方面應對。
  項目對基坑防滲進行專項策劃,在三軸攪拌樁大範圍施工前,組織攪拌樁試樁,確認水泥用量、水灰比、攪拌提昇速度等參數,並適當摻加了早强劑以提高成樁質量,扺抗珠江潮汐動水的侵蝕。
  地下室底板則采用兩道防水處理,而承臺、下柱墩、抗浮錨杆等節點位置,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非固化瀝青等加强防水處理。
  優質用材是防滲漏的關鍵,項目制定高質量驗收標準,針對防水性、抗壓性和使用壽命,對多層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用材逐一報驗、重復報驗,確保用材質量過關。
  在建造過程中,緑色施工也是一大亮點。項目推進小型預製構件應用,包括泵管石墩、門磚等都在工廠制成,節約材料、提高效率。同時,項目設置污水分離系統,通過設置排水溝、三級沉澱池集中處理工地污水,隨後通過清水池回收再次利用。
   【攻克土建和鋼結構穿插難題】
  “三館合一”項目設計爲“巨輪”造型,層叠、扭轉的無標準結構建築體塊多,土建和鋼結構穿插復雜,建設難度大。郭東彬介紹,爲確保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交叉施工順利,項目采用“優化節點+分區分段+細部實施”的措施。
  利用BIM技術優化構件節點,部分鋼結構預製件在工廠“成型”,再運扺現場安裝,减少現場焊接、提昇效率。同時分區、分段梳理結搆間的相互制約關係,確保鋼結構、土建結構同時施工的最優工序。
  另外,三個館建築主體的層高達8米—14米,超高支模面積大,對此項目團隊從源頭選用安全性更高、安全富裕度更大的盤扣式鋼管模板支撑架。而在項目的美術館與文學館之間,還設計有一段鋼結構連廊,連廊懸空高度29米,桁架最大跨度168米,懸空最大跨度48米,重達1500噸。“爲安全提昇這段連廊,項目歷經4次方案論证評審,45天深化設計。”郭東彬介紹,最終選用“超限結構大跨度拱形桁架分層逐次整體提昇技術”,分2次提昇五層、三層鋼結構連廊。同時利用BIM模擬分析施工過程桁架提昇節點應力變等,减少高空作業安全風險。最終,這一重量級超限大跨度雙層連廊提昇項目在70天内完成。(張子俊、楊逸)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