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訊 推進5G網絡深度覆蓋、啓動建設大數據中心、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産業布局……作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在中國如火如荼地開展。接受采訪的多國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表示,中國優化昇級數字基礎設施,爲本國數字經濟發展夯實基礎,也爲全球創新合作創造了新機遇。提請十三届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强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産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産業,提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釋放數據要素潜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
“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助於提高新基建的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促進新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中國的相關産業政策非常高效。”韓國西江大學技術經營管理學院院長丁有信表示,由於大力推進新基建發展,中國的數字技術能力大幅提高並廣泛普及。“中國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有效開展疫情防控,電子商務、在綫教育、在綫醫療等數字經濟下的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埃及《金字塔經濟週刊》主編薩米亞表示,新基建的主要特點是以科技創新爲驅動,這充分體現出中國以科技托舉中國夢的强大决心和信心。
諮詢公司思特沃克相關負責人張鬆認爲,中國的數字化進程不斷深入,從一個個具體的生活場景、業務場景不斷延伸,對經濟和産業的發展産生巨大帶動作用,也響應了民衆對更美好生活的期待。科技服務公司在這一過程中面臨衆多發展機遇。
“科技元素是北京冬奥會的亮點之一,展示了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突破性成就。”比利時中歐數字協會聯合創始人克勞迪婭·韋爾諾蒂表示,無論是機器人大厨還是復興號智能動車組,都展示了中國在數字技術領域的最新、最尖端研究成果。“這離不開中國政府對相關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和投入。”她表示,近年來,中國在科技領域持續發力,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緑色能源等各領域迅速發展,爲中國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專注金融技術及算法研究的舒爾特智庫創始人舒伯樂表示,中國在移動支付和電子商務等領域處於領先地位,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等也走在了世界前列。“這些技術爲中國數字工業化發展打下基礎,並能提供更好的智慧城市和醫療保健等解决方案。中國的新基建正帶動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深刻變革,爲經濟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表示,中國通過新技術支撑傳統基礎設施轉型昇級,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求,進一步强力推動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産品研製,扎實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共同爲中國經濟持續復蘇創造條件。
“新基建蓬勃發展,將持續强化中國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大國的地位。”古巴國際經濟研究中心學者卡洛斯·赫查瓦裏亞·卡佈雷拉認爲,科技創新能力的提昇爲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阿根廷特雷斯德費佈雷羅國立大學研究員維爾吉尼婭·帕皮尼説,中國與拉美國家積極合作,爲拉美國家數字化進程提供重要助力。中企廣泛參與數據中心、電信網絡和城市安全建設等項目,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數字絲綢之路’承載着全球互聯互通的美好未來,爲各國加强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電子商務模式以及厘清數字經濟背景下國際技術轉移相關問題作出了示範。”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院研究員拉克爾·豪爾赫·裏卡特説。
韋爾諾蒂表示,《“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爲中國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制定了清晰的目標和路徑,推動數字經濟更加健康、平衡、有序發展。歐盟和中國在推動電子商務標準制定、確保數據安全、推動數字貨幣及數字貿易等方面有着廣闊合作空間。
南非約翰内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戴維·蒙亞埃表示,中國不斷加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將進一步推動産業轉型昇級。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世界經濟復蘇需要内生驅動力。中國推動新基建,既爲自身高質量發展鋪平了道路,也爲全球携手實現經濟復蘇指明瞭方向。(顔歡、陳曉航、張光政、張悦、鄭彬、黄培昭、鄒鬆、劉慧、畢夢瀛、姚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