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多地重大基建項目相繼開工
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穩則經濟穩。連日來,各地抓好重大工程和項目實施,多個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遼寧、上海、安徽、甘肅等地以投資促增長,相繼開復工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爲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遼寧大連恒力聚酯科技産業園
  ——加速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産業集聚

  今年春節假期剛過,在遼寧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4000畝的恒力聚酯科技産業園一期就已開工。上百輛工程車在場地内忙碌穿梭,一系列基礎搭建工作在陸續展開。
  “既然開了工,就要高速推動。”恒力石化大連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錦幹勁十足,“多虧各級部門的協調指導,我們才能在去年取得完備的開工手續,實現今年開年即開工。産業園一期總投資260億元,預計2023年建成投産,達産後可實現年産值420億元。”
  與在建的聚酯科技産業園一期項目相距不遠的海灣對面,打包整齊的PTA(精對苯二甲酸)正源源不斷從恒力産業園的碼頭髮往全國各地。目前,占地20平方公里、投資超1800億元的恒力産業園是全球單體産能最高、總産能最大的PTA生産基地,年産PTA1200萬噸。不僅如此,這裏的芳烴年産能達450萬噸,將國内芳烴總産能提高30%;乙烯年産能達150萬噸,補齊了遼寧化工産業鏈的中間産品短板。
  石化産業是遼寧的優勢産業,但發展一度面臨“油頭大、化尾小”的結構性問題。恒力集團在延伸石化産業鏈條上持續發力,依託“從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産業鏈優勢,逐步做精、做强、做大精細化工産業,發揮延鏈、補鏈、强鏈、固鏈作用。
  “從石油到精細化工,産業鏈越往下游走,附加值越高,對産業的帶動性越强。”許錦介紹,恒力聚酯科技産業園項目聚焦高品質、低碳化、緑色化、智能化,將利用産業園現有石化、化工産品,豐富、延伸産業鏈條,並帶動高端能源裝備等産業集聚發展。
  上海達闥智能機器人産業基地
  ——致力於智能服務機器人商業化、産業化

  地處上海西南部的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内,占地243畝、投資30多億元的達闥智能機器人産業基地正嶄露頭角。已建好的接待大廳内,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調試功能豐富的服務機器人。
  兩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地。作爲當地的重大産業項目之一,2020年3月31日産業基地打下第一樁後,當年8月16日即實現結構封頂。
  如今生産基地建設已開啓新一輪衝刺。超級工廠、研發大樓、産業大厦等核心建築都已經完成,超級工廠的智能産綫設備近期會陸續進駐、調試啓用,將打造5G智能製造數字工廠。未來,這裏可實現用工業機器人生産服務機器人的奇特場景。
  同時,生産基地爲落户企業打造的定制化廠房和公共配套設施也在加緊施工中。達闥聯合創始人汪兵説,今年内企業可以實現入駐。“第一期項目會有20多家企業入駐,大多是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有做機加工的,有做控制系統的……”
  據介紹,這座基地的核心産品是智能柔性執行器,即機器人關節。這是機器人執行系統裏的關鍵部件,關乎機器人能否實現組合的復雜動作,如集合全方位聽、説、看、動的智能人機交互等。
  達闥産業基地項目達産後,年生産機器人關節預計可達1000萬臺套。汪兵説,達闥通過自主研發掌握的核心技術,藉助上海雄厚的研發、製造實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將實現在智能服務機器人領域的商業化、産業化應用。
  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區
  ——引入核心供應商形成産業鏈

  走進安徽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區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忙得熱火朝天。車身車間裏,機器已經進場,橋架四周環繞,不少技術人員正在用電腦調試設備;涂裝車間内,機器人設備、工藝設備、環保設備等邊進場,邊安裝,大家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
  “爲了趕工期,我們都争分奪秒。”車身車間生産負責人楊興榮説。
  爲打造智能電動汽車産業集群,2021年4月,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區正式開工。“産業園(一期)項目總投資308.4億元,包括基礎配套項目、合作伙伴配套園區等。”合肥新橋科創示範區建設指揮部市政處處長何宗軍介紹,從破土動工到廠房主體工程建設完成,用了不到7個月時間,“等全部建成後,園區計劃引進電池、電驅、冲壓件等30多家核心供應商,開展整車、核心零部件、自動駕駛等領域的研發,形成高度聚集的産業鏈。”根據規劃,項目整體整車年産能將達100萬輛,預計年産值超5000億元。
  如今,産業園區内的蔚來第二生産基地首批工藝設備已經進場啓動安裝,進入調試階段。
  “就我們這個車間來説,産綫硬件都裝好了,40多名技術人員正在進行軟件調試,大伙全鉚足了勁兒。”楊興榮指着機器説。據介紹,項目全面建成後,園區預計容納超1萬名研發人員、4萬多名技術工人,將成爲人才匯聚的創新高地。
  甘肅天水東旭集團高端裝備産業園
  ——瞄準光電材料基礎研究、高端裝備研發與科技成果産業轉化

  3月的甘肅天水,春寒料峭。早晨7點半,施工人員譚世祥準時來到東旭集團高端裝備産業園項目施工現場,“越干越熱,得再加把勁,争取把任務完成得又好又快”。
  “元宵節前後下了幾場雪,低温躭擱了好幾天施工。”項目部技術負責人介紹,好在裝備廠房已落成,辦公樓也已啓用,配套工程即將進入裝修收尾階段,“必要時我們將重啓‘三班倒’機制,確保項目高標準按時完工”。
  據瞭解,東旭集團高端裝備産業園項目占地119畝,總投資28.8億元,是甘肅省列重大項目。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産值30億元,上繳税收3000萬元,新增就業1000餘人。
  截至目前,裝備廠房已投入使用,綜合廠房、研發大樓等正陸續施工。東旭集團甘肅光軒高端裝備産業有限公司是入駐企業之一,“我們生産的裝備主産厚度爲0.3毫米至0.7毫米的載板玻璃,用於智能手機和穿戴設備領域,響應速度能達到0.2毫秒,大大快於普通液晶屏。”公司總經理崔海艦告訴記者,項目優勢在於集研發和生産於一體,“以研促産,以産養研”,推動光電材料製造技術水平不斷攀昇。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落成後,産業園區將包含光電顯示材料研究院和高端裝備製造基地,形成光電材料基礎研究、高端裝備研發與科技成果産業轉化“三位一體”模式,相互支持、相互補充。(胡婧怡、沈文敏、游儀、趙帥杰)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