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訊 新年到來之際,粤港澳大灣區交通建設再擂戰鼓!2021年12月31日上午,廣東交通集團在廣州南沙舉行獅子洋通道項目先行工程建設動員活動。
作爲粤港澳大灣區新的過江通道——獅子洋通道是珠江口第一條雙層過江通道,建成後將成爲世界上跨徑超大的雙層懸索橋。
獅子洋大橋作爲項目的控制性工程,采用主跨2180米雙層鋼桁懸索橋的方案“一跨過江”,江中心不會再建有橋墩,將創造“主跨跨徑、車道數量、主塔塔高、錨碇基礎、主纜規模”5項世界第一。
廣東交通集團總經理劉曉華表示,主橋獅子洋大橋一跨過江,將實現中國橋梁建設在跨度和規模上的再一次飛躍。他勉勵獅子洋通道的建設者,志存高遠、奮發進取,不斷攀登橋梁建設新高峰,打造橋梁建設新名片。
獅子洋通道項目位於南沙大橋和虎門大橋之間,起於廣州市南沙區大崗鎮,終於東莞市虎門鎮,西接剛剛全綫通車的廣(州)中(山)江(門)高速,東接常(平)虎(門)高速。項目全長約35公里,雙向八車道,過江段采用雙層橋梁方案,長約15公里,工期6年,全綫設置11處互通立交、1處服務區、2處應急救援分中心。
廣東灣區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太科表示:“目前,建設突破2000米級規模的雙層懸索橋梁在國内外没有標準、先例可循,獅子洋大橋的建設將引領2000米級懸索橋的建造,促進我國橋梁高端製造産業鏈技術進步。”
項目位於珠江口,受臺風、復雜地質等自然條件及通航、防洪、環保、安全、規劃等控制性因素制約,建設條件極其復雜,工程難度極大。爲貫徹落實低碳環保理念,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將通過優化互通形式,采取低噪聲路面、聲屏障、下穿式隧道等措施降低噪聲影響。
建設這樣一座“超量級工程”,需要系統集成、創新突破現有的技術、工藝、材料和裝備,項目的建設者已對大橋的結構體系、抗風抗震、工藝裝備、防灾减灾等關鍵難題開展了大量的自主攻關,應用數智建造技術爲建設平安百年品質工程提供堅實保障。
項目先行工程由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作爲國内橋梁建設的“鐵軍”,保利長大近年來先後參建港珠澳大橋、杭州灣大橋、南沙大橋,以及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一系列世界級工程。“我們將在之前超級工程建設中積累的先進技術與經驗基礎上,繼續開拓創新,扎實苦干,把獅子洋通道項目打造爲優質工程、示範工程、精品工程。”獅子洋通道先行工程項目負責人羅人昆表示。
隨着粤港澳大灣區經濟體量持續擴大,交通在城市連通、投資貿易、人員流動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獅子洋通道項目連接廣州、東莞兩市,商貿發達,製造業企業衆多,對交通運輸和物流的需求巨大。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打通兩地對外交流的渠道,連接更多資源,創造更大的拓展空間,充分發揮廣州、東莞作爲粤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功能價值。
按照預測,未來項目承擔珠江口過江交通流作用顯著,建成後能有效减輕虎門大橋、南沙大橋的交通壓力,大灣區主要城市之間的通勤距離縮短在1小時以内。
目前,珠江口已相繼建成虎門大橋、黄埔大橋、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等過江通道,深中通道正如火如荼建設。獅子洋通道是《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以後,廣東省推進規劃建設的又一條珠江口跨江通道,是横向串聯粤港澳大灣區三大都市圈、輻射東西兩翼的東西向幹綫通道、國家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完善珠江東西兩岸路網結構、緩解珠江口過江通道交通壓力、促進粤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起到重要作用,爲兩岸民衆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岳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