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有序開工

   北京訊 10月30日,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瞭解到,10月中下旬,内蒙古、甘肅、青海、寧夏4省區集中組織開工了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爲主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總規模近3000萬千瓦,拉開第一批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項目開工序幕,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現我國堅定不移走緑色發展道路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决心。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我國沙漠、戈壁、荒漠地區主要分佈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省份,面積廣闊,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技術可開發量占全國比重60%以上。充分發揮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建設條件好、受土地利用影響小的特點,結合電網與消納利用條件,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是促進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轉型的重要舉措。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力發展風電光伏項目,堅持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堅持多能互補生態融合發展、堅持示範引領,有利於加强土地、風能、太陽能等多種資源綜合利用,在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給能力、加大清潔低碳能源供應水平的同時,獲取顯著生態、經濟和减碳效益。
  一是生態效益突出。
  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治沙改土、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多位一體循環發展模式,開展風電光伏治沙、防風、固草,系統保護和修復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實現新能源與生態融合發展、友好發展。
  二是經濟效益顯著。
  發揮西部北部地區風光資源優勢和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未利用土地優勢,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通過輸電通道送到東中部地區,既能够實現西部和東中部地區在土地資源、緑色能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又能够促投資、穩增長,帶動西部地區産業發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三是减碳效益明顯。
  通過建設風電光伏大型基地項目,既有利於推動風電光伏大規模、高水平發展,還能够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優質的緑色電力支撑,推動我國能源緑色低碳轉型,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完成“十四五”規劃任務。
  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確定了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爲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規模約1億千瓦,主要分佈在内蒙古、青海、甘肅、寧夏、陝西、新疆6省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等。這些項目以風光資源爲依託、以區域電網爲支撑、以輸電通道爲牽引、以高效消納爲目標,統籌風光資源禀賦和消納條件,優化風電光伏布局和支撑調節電源,正按照“成熟一個、開工一個”的原則積極開工。
  這位負責人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牽頭建立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庫,實施按月調度,督促地方能源主管部門嚴格按要求完成基地項目建設,積極引導給予並網、土地、金融等政策支持。
  爲保证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充分消納,兩部門指導各地和企業做好新能源基地項目與輸電通道布局銜接,發揮存量火電、大型水電調節能力,着力提高外送通道中新能源電量占比,提昇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開發龢利用水平;切實解决好電力消納和電網穩定運行問題,大力發展抽水蓄能電站,推動火電靈活性改造,有序發展新型儲能,增强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安蓓)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