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灣區之聲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廣州嚴格控制在白雲山、珠江等一綫建設超高層建築
廣州訊
10月25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公示了《關於進一步加强城市與建築風貌管控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提出着力加强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延續廣州歷史文化名城文脈,展現歷史文化與時代特色共生的嶺南城市風貌,實現城市規劃建設高質量發展。提出嚴格控制在白雲山、珠江等一綫建設超高層建築,加强古樹名木及其後續資源的保護,推廣鄉土樹種應用,强化緑綫管控。
《通知》提出,維育依山沿江濱海城市風貌。依託廣州“山、水、林、田、湖、海”自然禀賦,秉承傳統山水城市格局,塑造依山、沿江、濱海的風貌特色。北部地區突出山體森林連綿起伏的生態風貌;中部地區突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都市風貌;南部地區突出港城融合的濱海風貌。
優先突出歷史文化保護。保護歷史城區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保護越秀山明城墻遺址等廣州古城郭遺存和歷史水系,保護古代、近代城市傳統中軸綫,保護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西關大屋、騎樓、華僑建築、祠堂等,保護光孝寺等宗教文化場所和南海神廟等海上絲綢之路遺迹,保護中共三大會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等革命史迹。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歷史建築、歷史風貌區、傳統村落、古樹名木、文物古迹、傳統風貌建築(含綫索)及其他具有保護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産應優先保護、系統保護、完整保護。
注重延續城市歷史風貌。不在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世界文化遺産及重要文物保護單位有影響的地方新建高層建築,不在老城舊城的開發强度較高、人口密集、交通擁堵地段新建超高層建築。歷史文化遺産項目及其周邊地區應開展城市設計。
《通知》提出,提昇重點地區城市品質。推動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注重濱江公共空間貫通,還江於民、還岸於民。因地制宜開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國際金融城、白鵝潭商務區等22個重點地區城市設計,明確包含城市風貌、城市肌理與建築組合等内容,通過城市設計圖則引導建築及場地的設計條件,推動重點功能平臺空間品質和建設品質雙提昇。
加强建築規劃管控。嚴格控制生態敏感、自然景觀等重點地段的高層建築建設,嚴格控制在白雲山、珠江等一綫建設超高層建築,不在城市通風廊道上新建超高層建築群。原則上臨自然水面、緑地、山體等開敞空間以及重要道路的建築單體應按前低後高原則控制建築高度,並嚴格控制建築物的面寬、色彩和體量,形成錯落有致的豐富空間層次。
打造高品質公共建築。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嶺南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把市級體育場館、展覽館、博物館等超大體量公共建築作爲城市重大建築項目進行管理。
嚴格城市更新歷史文化要素管控。在城市更新中,不破壞傳統風貌,切實保護能够體現城市特定發展階段、反映重要歷史事件、凝聚社會公衆情感記憶的既有建築,不隨意拆除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築、古民居,對於因重大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存在安全隱患不得不拆除的,應進行評估論证,廣泛聽取相關部門、專家和公衆意見,對涉及文物建築、歷史建築的保護對象的,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執行。
加强歷史名園保護管理。制定《廣州市歷史名園管理辦法》,明確歷史名園定義與内涵,組織開展歷史名園的評定,對納入歷史名園的單位實行長效保護管理制度。歷史名園應當充分尊重歷史風貌特色,保護爲主,强化管理。嚴禁損毁、非法拆改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及其附屬物;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内容與歷史名園的整體風貌相適應;園内特色景點、植物造景要尊重原設計理念和景觀效果,保持園内植物造景特色和風貌。
加强城市植被景觀傳統風貌管理。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保護城市山水、植被景觀傳統風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緑化發展之路。加强古樹名木及其後續資源的保護,推廣鄉土樹種應用,强化緑綫管控,在城市緑化和環境營造中,注重傳承嶺南園林文化,鼓勵近自然、本地化、易維護、可持續的生態建設方式。
《通知》提出,保障科學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規劃編制應當嚴格遵守法定權限,履行法定程序,充分調查研究、科學論证。應當依法依規做好公示、徵求意見,充分聽取廣大人民群衆的意見,保障公衆對規劃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嚴格遵循專家領衔、集體審議的議事制度,充分聽取專家意見,保障市規劃委員會、市文物管理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審議制度的獨立客觀和公平公正。
要强化管理提級提質。對臨時佔用緑地、砍伐遷移樹木(不含古樹名木和古樹後續資源)、緑化工程初步設計等園林緑化項目,對傳統村落保護規劃、位於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的核心保護範圍内進行新建、擴建以及歷史建築的非輕微修繕等建設活動和大型城市雕塑,對已下放到區的相關事項,市級部門要加强管理,提級審查,充分論证,依法審批。
强化考核問責。强化對領導幹部履行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中經濟責任情况的審計監督,審計結果以及整改情况作爲考核、任免、奬懲被審計領導幹部的重要參考。加大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公益訴訟力度。對於突破底綫、風貌管理工作不力,建設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造成惡劣社會影響負有責任的領導幹部開展問責。(穗規宣)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