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粤港澳大灣區建設背後的海事力量

   深圳訊 “雙區”建設,海事先行。在“深中通道”(深圳至中山跨海通道)施工現場記者瞭解到,該項目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世界級“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集群工程,是連接廣東自貿區三大片區、溝通珠三角城市群、推動粤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交通紐帶。深圳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後,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將由2小時縮短爲20分鐘,能够促進粤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快速發展及互聯互通。”
  記者來到建設中的西人工島,建設者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西人工島是連接深中通道橋梁段與海底隧道的樞紐。”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工程部長柳陽説。
  由於深中通道工程規模宏大、建設條件异常復雜、技術難度高、雙向八車道特長海底公路沉管隧道世界尚無先例,而深圳轄區的深中通道施工水域水文復雜、施工船舶衆多,工程施工高峰期有100餘艘各種類型的施工船舶同時作業,同時緊鄰深圳國際機場客貨碼頭和油碼頭,周邊高速客船、油船、貨運船舶往來頻繁,對海事安全監管帶來極大挑戰。
  攻堅克難,先鋒引領。深圳海事局的“深中衛士”先鋒隊,構建起“事前、事中、事後”三段工作機制,規範“規劃參與、水域管理、船舶管理、責任管理、誠信管理、驗收評估”六步水上施工安全監管流程,推出“三段六步”水工監管模式,着力打造涉水工程安全監管示範區。
  “針對深中通道高密度的施工船舶和轄區復雜的通航環境,我們建立‘一標段一檔案、一船舶一檔案’工作制度,創新實施全天候立體式綜合保障機制。”深圳寶安海事局副局長許廣岩向記者介紹。
  在2021年10月16日,隨着E13管節的順利安裝,沉管隧道已累計完成了15個管節的沉放安裝,達到海底沉管安裝數量近一半。
  在施工過程中,由於深中通道工程砂石建材需求巨大,數量巨大的物料運輸船難以逐一取得水工許可,這給施工企業造成較大困難,也一度影響了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度。
  “深中衛士”先鋒隊推出“服務深中建設、護航灣區發展”八項便利措施,創新搭建物料運輸船遠程報告平臺,在“安全”與“便民”間架起“緑色通道”,既確保了船舶運輸安全,又大幅節省了企業成本。自推出物料船便民措施以來,累計實施物料運輸船報告制5000餘艘,保障運輸砂石物料1070餘萬噸。
  據瞭解,自開工以來1600餘天,深中通道工程建設實現了“零事故、零污染、零傷亡”。(高暢)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