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灣區之聲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昇增量、多措並舉
香港全力推進房屋供應
香港訊
10月9日,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覓地建屋是現届港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港府一直持之以恒開拓土地,竭力增加房屋供應。
【本届任期預計公營房屋建設量可達9.65萬個單位】
2017年公佈的《長遠房屋策略》提到,覓得的土地可以在2018至19到2027至28年度十年期興建約23.7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經過數年不斷的努力,目前港府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足以興建33萬個單位,較2017年多9.3萬個單位。現届政府五年任期内,預計公營房屋建屋量可達9.65萬個單位,較之前五年多3萬個單位。
【超過90組件采用預製技術,六天建成一層20個單位】
爲争取盡快建成更多單位,香港房屋委員會在部分公營房屋項目,超過90%的組件采用預製技術,實現六天建成一層20個單位的標準樓層。近年,除了預製技術已再提昇,香港亦采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已選定位於東涌、藍田、安達臣道和洪水橋共六幢住宅大厦采用相關技術,並將會積極推展更多適合采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和其他嶄新建築科技的項目。
【引進高科技,大大提昇施工效率】
至於施工細節,房委會亦盡量引進科技,提昇效率,令項目盡快落成,包括近年開始試驗運用機器人技術進行内、外墻壁油漆等工序,减省對人工依賴。
據悉,在進行華富邨重建項目規劃時,房委會首次利用背包式移動測繪系統,背着儀器掃描華富邨的公用地方,僅花約20分鐘便可收集到約5000平方米的數據,以製作三維模型,作爲日後設計規劃之用。剛啓用不久,連接長沙灣海盈邨和海達邨的跨道行人天橋,便是利用全自動鐳射測量技術確定各構件的定位,讓該條跨度達145米的行人天橋可以於一夜間接駁成功。此外,房委會亦已於部分新建公營房屋項目,如柴灣漁灣邨漁進樓,利用人工智能配合無人機實境攝影技術進行驗測外墻工作。
爲進一步提昇生産和設計效率,房委會在規劃和設計房屋項目時,亦透過軟件科技,例如葵翠邨項目便利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進行日照及微氣候分析,改善樓宇坐向及布局。結構工程師團隊亦自行研發一套結合BIM的系統化地基設計流程,應用於公營房屋發展的地基設計上,將復雜的地質狀况進行立體視像化,使工程師在地基設計時可以準確掌握地基樁柱所需的設計深度,讓施工順利進行。BIM亦被應用在各類型屋宇裝備喉管的走綫排列,讓工程人員可以在正式安裝或鋪設喉管及管道前,預先解决施工上的潜在衝突,提高建造工程精準度及效率。
【實行新的采購模式,優化設計及建造流程】
此外,房委會亦會在合適的項目引入由承建商一並負責設計和建造。在新的設計及建造采購模式下,房屋署會於招標時提供項目的基本布局及整體發展規範,然後由承建商進行詳細設計並負責建造。新的采購模式一方面可補充房屋署有限的人力資源用作開展詳細設計工作,讓房屋署可更專注公營房屋發展的策劃、統籌和監督,以應對增加的建屋量。另一方面,有關安排可藉助私營企業的資源和技術,優化整個設計及建造工作的流程;而同期進行設計及建造工程亦會給予承建商在采購物料、施工方法和工作流程方面更大的彈性。
【三項突破性措施,幫助市民“上樓”】
爲紓緩仍然在等候“上樓”、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市民的生活壓力,香港推出過渡性房屋、現金津貼試行計劃,以及立法訂立劏房租務管制三項突破性措施。
早前已覓得足够土地,提供原定目標的1.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相關目標會上調至2萬個單位,以及將資助計劃的資助額增至116億元。於2020年6月獲得立法會撥款成立支持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連同酒店及賓館先導計劃,目前營運中的過渡性房屋已有大約2000個單位,預期到明年年中會有另外4000個單位落成啓用,而2023年年中前會再有一萬個單位落成。其中,有500個單位現正接受申請,而位於江夏圍、由博愛醫院營運,可提供2000個單位的項目,將於下星期開始接受入住申請。
至於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由7月開始截至現時,香港已向超過五萬個合資格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户派發津貼,占已接獲的合資格申請約八成半。
下周三,劏房租務管制的條例草案會在立法會恢復二讀,陳帆表示,期盼立法會盡快通過,讓條例於明年1月生效,爲劏房租客提供合理及有效保障。差餉物業估價署會負責條例的執行工作,正成立一個約50人的團隊,以協助公衆認識新的規管制度、處理查德詢、就租務事宜提供諮詢和調解服務、在新法例實施後發放申報的劏房租金資料;以及采取適當的執法行動等。
港府亦會委托非政府機搆成立區域服務隊在地區層面爲劏房租客和業主提供所需支持,以及設立有關劏房租務管制的資訊平臺,讓租客、業主明白在新條例下雙方各自的權利和法定責任,並提供其他有關劏房租務的資訊。(簡森)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