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訊 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以“齊心同行 開創未來”爲題,當中提出願景,將香港建設成爲具活力、碳中和的緑色智慧城市。
林鄭月娥説:“氣候變化是挑戰也是機遇。香港必須坐言起行,努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極端天氣危機。”未來15至20年,政府將投放約2400億元,推行各項减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
林鄭月娥表示,爲實現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政府即將公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並會成立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監督减碳相關措施有效執行。本港約三分之二的温室氣體排放源於發電,18%來自運輸界别,7%來自廢棄物。林鄭月娥强調,要做到“净零發電”,必須改變本地電廠的燃料組合。她説,政府的中期目標是2035年或之前停用煤作日常發電,同時推廣使用緑色運輸。同時,政府會推廣緑色建築、提高建築物能源效益、加强實行低碳生活和推廣回收。
林鄭月娥説:“爲産生更大的協同效益,我已要求環境保護署接手食物環境衛生署管理的垃圾收集站和家居垃圾收集服務,把廢物的收集、回收、運送、處理一條龍結合。”此外,政府會積極推動各種電動及其他新能源公交通工具和商用車的發展,包括與專營巴士公司合作試行以氫燃料電池驅動的巴士,以期在2025年確立更具體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未來路向和時間表。
林鄭月娥表示,“智慧出行”是香港智慧城市發展策略的重點之一,政府收費隧道及青沙管制區將於2022年底開始逐步實施不停車繳費。政府亦會推動引入自動駕駛車輛,包括設立新規管框架,令業界能更廣泛和靈活地進行測試和應用。
5G服務去年在香港推出後,現時網絡覆蓋率已逾九成,核心商業區的覆蓋率更達99%。林鄭月娥説:“我們會通過鼓勵及早使用5G技術資助計劃,資助更多行業采納5G創新應用,包括遥距醫療、遥距維修支持、實時工地安全監測等,提昇效率和生産力。”
政府一直致力優化維港兩岸海濱,讓市民可在共融環境下無拘無束地享受海濱空間。通過政府和海濱事務委員會共同努力,本年底維港海濱會延長至25公里。林鄭月娥説:“我們會於維港海濱首次引入完全無欄杆的梯級式沿岸設計,讓遊人可臨海而坐,無阻隔地欣賞維港景致。”
就推展“躍動港島南”計劃,林鄭月娥指出,區内已開展多個項目改善連係及提昇吸引力,當中包括連接港鐵黄竹坑站和香港仔郊野公園的“緑色連綫”,工程將於明年展開。
林鄭月娥説,香港在今年東京奥運會取得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而啓德體育園亦將在2023年落成,政府會加强支持精英運動員,並推動體育産業發展。
西九文化區的旗艦項目M+博物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館和演藝綜合劇場,以及東九文化中心、啓德體育園在未來數年一一落成。林鄭月娥説:“香港成爲文化大都會的願景指日可待,肯定會爲市民和訪港遊客帶來獨特的中西文化薈萃的體驗和豐盛文化之旅。”
“雖然目前香港面對房屋土地不足、道路擠塞、樓宇老化等問題,但這些挑戰都不應阻礙我們爲市民建設優質生活環境的决心。”(簡森、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