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香江特刊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灣區之聲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港將確保持續土地供應
以滿足市民房屋需求
香港訊
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題爲“齊心同行開創未來”的《施政報告》時表示:讓市民安居,是我的房屋政策首要目標。
林鄭月娥表示,要實現目標,“我們需要的不是因時制宜的短期招數,而是持之以恒供應土地的决心;我們需要的是不會因經濟短期波動或物業價格昇跌而動摇政策的勇氣。”她説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在未來十年(即至2031至32年度)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足以滿足該十年期預計的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需求。
她指出,30多萬個單位可能只有三分一在首五年落成。爲加快建屋程序,香港房屋委員會和香港房屋協會將會更廣泛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和其他嶄新建築科技。房委會亦會在合適的項目采用新的采購模式,與承建商合作優化整個建造工作的流程。
此外,林鄭月娥説她已要求發展局與運輸及房屋局就後五年期每幅公營房屋土地提交季度報告,她説:“如土地交付時間或建屋進度未如理想,我會親自作出指示。”
此外,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原址重建有潜力供應更多單位,會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這兩個舊屋邨。大坑西邨重建計劃已獲有條件批準,重建後可提供超過3300個單位,較現時增加一倍多,當中包括1300個供重置現有租户的單位,以及2000個由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發展的“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爲紓緩未能“上樓”家庭的境况,現届政府推出過渡性房屋。林鄭月娥説運房局已覓得足够土地提供原先承諾目標的1.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她建議將整體供應在未來幾年增至2萬個,並將相關資助額增至116億元。
私營房屋方面,林鄭月娥説政府争取未來十年準備好約170公頃土地,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提供可興建約10萬個單位的用地,數字並未計及市建局項目和其他私人土地發展項目。她表示:“加上政府决心進一步精簡土地發展的程序,我們有信心私營房屋土地供應可維持穩定。”
林鄭月娥説爲確保十年後有持續土地供應,政府正積極推進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個發展區的相關研究。發展局會審視涉及約220公頃的龍鼓灘填海和約220公頃的屯門西地區規劃。
此外,林鄭月娥説超過一半棕地已納入多個發展項目内,而過去兩年政府已收回90公頃新界土地作發展,並預計政府未來幾年收回的土地將高達700公頃。“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將釋放新界私人土地的發展潜力,供以公營房屋爲主的發展。發展局正處理三宗申請,涉及23公頃私人土地和擬議的17850個單位,七成是公營房屋。
另一方面,林鄭月娥説多項搬遷政府設施往岩洞的項目正在進行,可由2027年起陸續騰出超過40公頃土地作房屋和其他用途。持續推進的大型項目及策劃中的項目可望於中、長期提供約40萬至50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加上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中可供興建16.5萬至18.6萬個房屋單位的新開拓土地,2031至32年後的十至十五年内房屋供應可高達56.5萬至68.6萬個單位。
林鄭月娥表示,估計香港由2019至2048年的土地短缺約爲3千公頃。通過成功推動各項新發展區及填海項目,以及推展北部都會區,我們有信心會在中長期找到所欠缺的土地。林鄭月娥亦提出數項措施加快土地供應,包括由規劃署進一步檢視“緑化地帶”的發展潜力。此外,民政事務局局長將與新界鄉議局成立工作小組,討論修訂《新界條例》,以釋放新界祖堂地供發展。
林鄭月娥説:“我同意可考慮修訂《新界條例》,在尊重祖堂傳統和保障祖堂成員合理權益的前提下,務實地處理目前祖堂地難以發展的困局。”(林雨潤)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