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智慧養殖場助香港漁業轉型
積極參與大灣區深海網箱業發展

   香港訊 9月25日,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他在東龍洲實地視察漁農自然護理署新設立的深海網箱養殖示範場的運作,目睹漁護署初步的魚類養殖試驗成果,對有關技術在香港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據介紹,目前香港共有26個魚類養殖區及925個海魚養殖場。大多數的海魚養殖場以傳統木制浮排懸掛的方式養殖海魚,這種浮排抗風浪能力弱,容易因極端天氣和惡劣海面情况而損毁,引致漁産損失。傳統的家庭式養殖場,作業規模較小。爲了引領香港海魚養殖業向現代化及可持續養殖模式轉型,改善産能及漁産品質量,香港漁護署設立了配備現代化設備的海産養殖示範場。示範場亦可通過爲業界及有意投身養殖業的人士提供培訓實習,栽培新血。該署亦會協助拓展漁産品的營銷推廣,以一條龍的策略爲養殖漁業拓展新出路。
   【東龍洲深海網箱養殖示範場】
  爲順應全球海産養殖的趨勢,香港漁護署於數年前開始搆思和籌備於東龍洲設立深海網箱養殖示範場。該示範場由漁護署邀請富有相關經驗的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産研究所,按香港選址海域條件設計。選址東龍洲,因爲該處一帶風浪大、水流急,可减低紅潮造成損失,亦有助魚類生長。
  示範場主體爲鋼質全焊接結構,由鋼質桁架連接具浮力的鋼質箱體組成,采用五點錨泊定位系統系固,遠較傳統木制浮排堅固耐用,具有抗風、抗流、抗浪力强、可大規模操作等優點,亦可配置智能化管理設備,實時監控、實時水質監測、自動投餌、以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等,透過數據收集、分析和有效管理,减低魚類發病率及損耗,節省日常營運人手,環保高效。
   【示範場研究及培訓工作】
  示範場面積約2,500平方米,有效養殖水體容積約爲11,000立方米,相當於四個標準泳池,可同時養殖300噸海魚,養魚量遠較傳統養殖方法高。
  政府漁業持續發展基金亦資助香港理工大學在示範場提供實地實習訓練,結合課堂理論,讓傳統養殖業者和有意加入的人士親身瞭解新技術的應用和操作,培訓學員積極參與整個於智慧養殖場養魚的過程,包括養殖、監控技巧及漁産品的品牌推廣及銷售等。項目同時利用養殖試驗及培訓數據,爲目標養殖品種制訂標準養殖流程及食物安全重點控制手册,提昇海魚養殖成效及漁産品的食物安全水平。漁護署及培訓學員現正試行養殖深海泥鯭、金頭鯛等,收集數據作參考和培訓之用。
   【大灣區發展新機遇】
  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爲香港帶來新機遇。香港鼓勵香港業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致力支持香港漁民參與在大灣區的深海網箱産業發展。2020年,内地於惠州市設立粤港澳流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産業園,讓流動漁民在大灣區發展深海養殖業務。政府漁業持續發展基金已批出約1,500萬元,以配對形式資助由香港流動漁民合作成立的公司參與該産業園項目,支持本地漁民從傳統捕撈或家庭式養殖轉型至大型現代化養殖。該項目預計在今年年底前生産共約3,000噸養殖魚類,經漁護署優質養魚場計劃認证,主要供應香港。
  深海網箱養殖是全球海産養殖的趨勢,香港期望東龍洲示範場能爲業界帶來新技術和發展機遇,提高本地漁業的競争力,並爲轉型中的漁民、傳統養殖户和有意投身養殖業者提供養殖培訓及實地實習訓練,也深信惠州市産業園有助漁民昇級轉型,减輕本港漁業資源壓力,推動本地漁業社群可持續發展。漁護署亦已初步選定四個地點以指定爲新魚類養殖區,包括香港東部的黄竹角海、外塔門、大鵬灣及南部的蒲臺,總面積約600公頃。部分選址可供發展現代化近岸養殖,亦有部分適合采用先進養殖模式或外海養殖技術包括半潜式桁架深水網箱,以增加産量及抗風浪能力。目前有關部門已展開法定環境影響評估研究,預期明年完成。(王焕)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