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改善香港的醫療狀况已經刻不容緩

   香港訊 5月23日,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網絡發文,表示:改善香港的醫療狀况,已經刻不容緩。
  本港醫生人手嚴重短缺,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超負荷,專科服務輪候時間頗長,部分需求殷切的服務輪候時間超過兩年,醫護人員疲於奔命,影響醫療服務的質素。爲解决醫生人手短缺問題,政府將於6月2日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醫生註册(修訂)條例草案》,以開闢新途徑,讓合資格且爲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香港執業,希望立法會及社會各界全力支持。
   【公營醫療服務需求增加】
  公營醫療醫生人手短缺尤其嚴重。2020年醫院管理局和衛生署欠缺共710名專科醫生和準專科醫生。2020至2021年度,醫管局專科門診求診人次達747萬,較十年前(2010至2011年度)增加約84萬。而病人住院(包括住院及日間住院服務)日次由十年前的766萬增加至2020至2021年的820萬。需求極殷切的專科(如内科和眼科)的例行類别個案輪候時間均超過兩年。衛生署的兒童體能及智力測驗服務有十個專科醫生空缺(空缺率爲40%),以致在2020年,只有約65%的新症可以在六個月内完成評估,遠低於90%的目標,情况令人憂慮。
  隨着本港人口急速老化,以及市民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持續上昇,醫生人手短缺的問題若不解决,受苦的只會是廣大市民,尤其是基層和長者。
  香港缺乏醫生人手是不争的事實。以人均醫生比例而言,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有兩名醫生,遠遠落後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包括新加坡(2.5名)、日本(2.5名)、美國(2.6名)、英國(3.0名)和澳洲(3.8名)。食物及衛生局進行的《醫療人力推算2020》(以2017年爲推算基準年)顯示,根據本港人口結構變化推算醫療服務需要,醫生人手由目前到長期均會持續短缺。到2030及2040年,分别會短缺1610名和1949名醫生。
   【單靠本地培訓難解决問題】
  雖然政府在過去十年已不斷增加兩間醫學院的醫科生學額,然而訓練醫生需時,擴張醫學院培訓容量亦有實際局限,因此不能單靠增加本地學額去解决醫生人手問題,而須考慮引入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1991至2000年間,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册高達2224名,占同期在港新註册醫生人數4950名的45%。然而,2001至2010年間只有366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册,2011至2020年則有396名。因此,政府認爲有迫切需要爲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另辟途徑,讓他們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便無須通過執業資格試,亦能够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册資格。
   【多管齊下,改善公共醫療服務】
  公營醫療系統正面對許多挑戰,醫生人手只是其中一環,有些結構性問題需要另行處理以改善公共醫療服務。特區政府已采取並會繼續推展各項措施以加强公共醫療服務,當中包括:挽留醫管局醫生(包括推行退休後重聘計劃、聘用兼職醫生、提供更多晋昇和培訓機會等);促進公私營協作計劃,利用私營界别的容量來减輕公營界别的壓力;通過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提昇硬件設施,從而提供額外病床;以及推動基層醫療,並加强基層醫療領域各專業、界别和組織之間的協調,以减輕公營醫院的壓力。然而,若欠缺足够醫生人手,任何服務的改善也難以實行。長遠而言,通過並實施條例草案具一定效益,新途徑(即特别註册)將吸引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回港執業,以增加公營醫療系統的醫生人手,提昇醫療質素和效率,亦可縮短病人輪候服務的時間,紓緩醫生的工作壓力。
   【十年醫院發展計劃:階段性進展】
  政府在2016年與醫管局開始推行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並預留2000億元撥款,用以進行合共16個項目,以額外提供逾6000張病床和94間手術室,並增加專科和普通科門診診所的服務名額。至今,政府已把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下的14項工程計劃全面或部分提昇爲甲級,總承擔額合共逾701億元,占2000億元的35.1%。我們計劃在今年第二季就三項醫院工程計劃申請撥款,包括在啓德發展區興建新急症醫院;北區醫院擴建計劃——工地平整及地基工程;及瑪嘉烈醫院荔景大樓擴建計劃——工地平整及地基工程。如建議的三項擬議醫院工程計劃獲批,累計核准承擔額將爲逾1095億元,占2000億元的54.8%。
   【籌備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
  爲加快推行將來的醫院發展,行政長官於2018年施政報告宣佈,已邀請醫管局籌備在下個十年週期(2026至2035年)推展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計劃預算費用爲2700億元,涵蓋共19個工程項目,當中包括興建新醫院及社區健康中心,以及重建或擴建現有醫院1。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完成後,可額外提供逾9000張病床及其他新增醫療設施,大致上足以應付直至2036年的預計服務需求。醫管局會逐步展開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的籌備工作。
  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可增加資源規劃的確定性,有利各醫院工程項目的落實和推展工作,醫管局亦可在人力和其他醫療資源方面及早做好計劃和作出配合。(林雨潤)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