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灣區之聲
标题导航
杭紹臺鐵路控制性工程椒江特大橋合龍
“港澳藥械通”政策正式實施
江蘇省園博會開幕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蘇省園博會開幕
精美園林由廢棄礦坑改建而成
南京訊
13座城市園林、水下植物花園、崖壁劇院……4月16日,第十一届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在南京江寧開幕。值得關注的是,這座精美園林是在廢棄礦坑上建造而成。
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博覽園位於紫金山、栖霞山、寶華山、湯山四大風景區“環抱圈”内,一期總規劃面積3.45平方公里,崖畔花谷、時光藝谷、蘇韵薈谷、雲池夢谷四大花谷依山而建,是園博園的核心景觀。
其中,展示江蘇13個設區市傳統園林文化的“蘇韵薈谷”是景區的“重頭戲”。南京園華林尋芳,蘇州園滄浪問水,揚州園九峰生煙,無錫園寄暢攀香……一城一園一故事,詮釋了園博會“與古爲新再現精品江蘇園林”的理念。看到眼前美景,很難想象這裏曾是一大片廢棄的采石宕口。承建方負責人邊輝至今記憶猶新,當初他剛踏進這裏看到的景象:9公里長裸露的崖壁,9個大大小小的閒置礦坑,最深的泥潭深約60米,水體黄濁,道路泥濘。
2017年,住建部在全國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城市雙修”試點,南京成爲試點城市之一。2018年,這裏被確定爲第十一届江蘇省園藝博覽會舉辦地,礦坑迎來新生。
如何讓建築既具有功能性,又與周邊環境融合,將大自然的“傷疤”變爲城市美學空間,建設者們煞費苦心。爲了在東西長945米,南北長500米,高差50多米的“山坡”上布局古典園林,東南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所長陳薇從中國山水畫卷中汲取靈感。她提出“高遠、深遠、平遠”的景觀立意,結合各地歷史地理人文特點布局,沿着礦坑開採遺留下的崖壁建設了13座城市園林,形成錯落參差之感。
園博園的建設還遵循了“對環境最小干預”的宗旨。水泥廠變身博物館、書店;礦坑變身水下植物花園、酒店;崖壁白天是園林的背景,夜晚則成爲燈光秀的舞臺……建設者們没有刻意改變任何一處基本地貌,没有消除一個宕口,硬是將這片“無用之地”變成“用武之地”。
園博會開幕前,還有一群特殊的遊客到訪。“真不敢相信,這裏是我們的老水泥廠!”來自原昆元白水泥廠、原銀佳白水泥廠的工人們看見幾十年前自己工作的老廠房變成了展館,筒倉頂部長出蒼翠鬆植,大家直呼想不到。
位於南京江寧區的湯山一直有着温泉小鎮的美名,同時也是采石業發達地區。據介紹,僅江寧區就遺留了大小宕口280多個,總面積2200萬平方米,其中約80%目前已完成了生態修復。除了大部分逐步復緑外,還建成了湯山礦坑公園、牛首山文化旅遊區等一批新的文化旅遊目的地。(蔣芳 邱冰清)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