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稻田“守護者”
——江西贛江新干航電樞紐工程施工側記






  2020年8月3日一大早,周紹峰洗漱完畢,穿上自己幾天前就已經熨燙好的西服,早早來到了河南省工程建設協會的大樓前。這天,他作爲江西贛江新干航電樞紐左岸庫區防護工程的項目經理,受邀參加河南省優質工程奬的頒奬儀式。
  贛江新干航電樞紐工程位於吉安市新干縣,是一座以抬田工程爲主,排滲防洪、庫岸加固等綜合利用的航電樞紐工程,水電十一局承建的左岸庫區防護工程W4標工程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抬田工程、三湖排滲站、防浸没工程及庫岸加固工程。由於工程的良好履約給當地農業生産帶來的巨大效益,被河南省工程建設協會授予2019-2020年度優質工程奬。
   【稻田有了“雙保險”】
  “每逢立夏時節,南方中稻迎來播種的黄金時期,但是連綿的降雨根本没辦法播種,現在好了,我們鋪裝了防滲墻,安裝了排滲站,有了這份‘雙保險’再也不擔心收成了。”在吉安市新干縣三湖鎮贛江邊的水稻田地裏,農民劉民信忙碌着笑道。
  三湖鎮是新干縣産糧大鎮,由於臨近江邊,地勢西高東低,每年的汛期來臨,大量雨水都會集中流向這片區域。因爲缺少排灌設施,上半年雨季來臨時,田地内澇農民根本無法耕種和養殖,糧食産量很不穩定,僅能靠天喫飯。并且三湖鎮涉及三個自然村共兩萬多畝田地,地處於贛江中游,歷年暴雨洪灾給農作物種植帶來巨大損失,特别是幼苗期的損失更是無法彌補。
  “贛江流域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豐沛,受季風影響,一般從4月份開始,雨量逐漸增加,到5、6月份冷暖氣流交綏,降雨量劇增,周邊田地都會被淹没,咱們排滲站建好投入使用,農民就再也不用怕暴雨天氣了。”項目總工向我們介紹道。
  “江西贛江新干航電樞紐左岸庫區防護工程W4標段工程中防滲墻、减壓井、截滲管道等屬於隱蔽工程,戰綫長,隱蔽工程多,施工部位分散,所以我們在每一個施工部位安排一名施工員進行現場指導與驗收檢查,確保每一個工程面高質量完成”。生産經理這樣説。
  抬田工程是利民工程,基礎料缺少料源,項目部采用在贛江河灘用挖掘機和挖沙自卸汽車進行運輸填築,並配合絞吸式抽砂船吹填,無需土料場開挖和水土保持治理,既减小對周邊環境的破壞又保证項目高效履約。
  其中庫岸加固抛石工程分爲水上施工和水下施工,項目部針對不同施工特點,科學籌劃,在水下抛石施工時采用在邊坡抛石平臺修築臨時道路,自卸汽車運輸,挖掘機抛填。水上施工時,自卸汽車在坡頂傾倒,挖掘機抛填。循序漸進,分層抛投至設計高程和斷面,有效减少堤防滲漏造成的危害,對堤防内側農田、村莊等起到了有效的保護作用,防止土地内澇造成的農作物無法耕種,房屋潮濕等問題,對堤内村民生活環境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重新吃上“種田飯”】
  城鎮化使得區域内的農田、魚塘逐漸减少,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降雨的集流速度,减少了滯留量,增大了信江的逕流量。庫區防護工程建設成爲白馬橋鄉的一顆“定心丸”,它不僅肩負起贛江下游防洪排澇的重要職責,還作爲贛江航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配合上游航電樞紐共同發揮作用,恢復和增强了村莊排澇、防洪等功能,保障群衆的生産生活質量。
  “由於贛江水流較大,在有暴雨的情况下,河水排出不便,往往造成‘内憂外患’的局面。這幾年的壓力都很大,嚴重影響了村民的日常耕作和生活,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商務經理解釋到。
  “防滲墻的鋪設和排滲站的建設,不但可以解决内澇、灌溉問題,也可以活化水資源,打通周邊村莊河水體系,也使農業生産的土、肥、水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周紹峰説。
  五穀豐登,並非僅僅靠風調雨順的大自然饋贈,在如今耕地、水資源日趨緊張的背景下,更離不開水利水電工程的支撑。
  隨着三湖鎮經濟發展,澇區内的社會經濟狀况發生了變化,水利設施的服務對象從以前單一的農田受益轉化爲工商業、居民生活、城鎮建設、高值經濟作物等共同受益。
  工程完工投産使用後,極大地改善了田地質量,避免了堤内沼澤化,增加了大堤穩定性,優化了庫區蓄水後農業生産條件,激發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許多在外務工的農民紛紛回鄉,重新吃上了“種田飯”。
  這片今後的“豐收田”,不僅讓當地村民對未來的日子充滿美好向往,也給項目部的所有幹部職工添滿了動力。他們將堅守崗位,以只争朝夕的幹勁和認真負責的態度,衆志成城,揮灑汗水,用精品展示企業在水利行業的一流地位,用履約彰顯企業在水電建設領域的“硬實力”。(張楠)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