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动态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工程纪实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澳门大学积极参与港珠澳大桥智慧化维修保养工作
澳门讯
澳门大学正在参与国家级的“港珠澳大桥智慧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和省级的“重大跨海交通集群工程智慧安全监测与应急管控”研发项目,开发有助港珠澳大桥智慧营运、监测和维养的科技,分析和评估结构的健康状态。两项目于2020年正式启动,由十多家内地和香港的机构与澳大共同承担。
澳大的负责人是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主任、区域海洋研究中心代主任周万欢副教授。她表示,大桥的结构受很多因素影响,要持续监测大桥不同位置的情况。海底隧道及其连接东西人工岛的薄弱位置是澳大团队关注的课题之一。该隧道由33节沉管连接组成。受地基不均匀等因素影响,每个沉管之间的连接处是最容易发生变形的位置,需要进行长期监测,分析和评估结构的健康状态,提前采取必要措施。
为此,澳大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各类智慧传感器,材料包括光纤。周教授说:“光纤不单可以用于数据传输,还能用来监测温度和应变的变化,反映结构受力后的变形特征。光纤很适合隧道这种比较潮湿的环境,比电子传感器更耐用。”她又表示,大桥不少位置难以安装传感器,所以研究人员还会构建力学仿真模型,推算出无法直接监测的参数,藉此全面掌握大桥的情况。
澳大团队还在研究安装传感器和快速边缘计算设备,并以无线方式连接。实验室助理主任、电机及电脑工程系副教授马少丹表示:“传感器收集到数据后,会先传到附近的边缘运算设备,而非集中到一个中央平台。将计算任务分配到边缘设备的话,我们就能缩短计算时间,提升预警速度,并且减少网络的整体负荷。”
与此同时,澳大团队正研究用智慧化方式检测和评估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在恶劣环境下的耐久性、评估人工岛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安全状况、开展通风机运行状态评估及预警,以及构建高维多模态的沉管隧道知识图谱并研究其数据生态机理等。(林雨润)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