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胜利隧道贯穿天山南北,全长22公里
在天山高寒高海拔无人区为盾构机架线供电



  在海拔近4000米的新疆雪域高原上,有这样一群建设者,他们踏雪爬冰,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间成功架设了一条电力通道。他们就是中交新疆乌尉公路包PPP项目乌鲁木齐至尉犁外电工程团队,负责为项目建设提供电力保障。
  乌尉项目贯穿天山南北的胜利隧道全长22公里,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采用盾构机进行施工,然而,比掘进隧道更艰辛的,则是为施工提供能源供应的外电项目。在天山高寒高海拔无人区为盾构机架线供电,成为了工程的“硬骨头”。
  中交机电局北方分公司乌尉高速公路外电项目部2019年5月进场,先遣队只有8人,按天山南北分为两个工区。“这里原本是无人区,无交通、无信号、无水、无电、无住房,大家只能住在海拔3000米的临时营地帐篷里,一进山就处于失联状态,难度可想而知。”作为先遣队成员之一的项目经理吴正波回忆道。
  在这样的环境下,先遣队顶住了物资补给不便、地形陡峭复杂、气候环境多变、施工风险巨大等困难,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完成了外电源引入方案及线路复测。在这期间,先遣队员们几乎都是一大早就从营地出发,带上几个烤馕,在山上一干就是一整天。吴正波激动地说,“我们的初心就是,加快我们的工作进度,尽早实现隧道贯通,这也是改变这里最根本的方式,有路才能有未来。”
  怀着这样的使命,8人先遣队提出了“忘我奉献战天山”的理念,带着这份初心,一场“战斗”正式打响。
  根据方案,项目需要新建高压线路和变电站近百公里,其中在山区的铁塔就有300多座,没有便道运输物资材料,他们就自己修;天山道路陡峭,不能修建施工便道或遇到极端灾害天气造成道路中断,他们就肩扛马驼倒运物料;山区基础基坑开挖时遭遇坚硬岩层,狭小的施工界面无法使用破碎机械周转,他们便用手持电镐逐层开挖。“我们就像是打洞的土拨鼠。”先遣队员、安全主管白洪纬调侃道,但是战天山的意志丝毫不减。
  在沿线,“忘我奉献战天山”“奉献天山、战胜天山”的条幅格外醒目。“这里每年有一百多场沙尘暴,好天气的风力也有四五级,帐篷都要用钢筋绳加固,风暴来时,漫天飞舞的都是石子。”先遣队员、常务副经理李冰介绍,“就是那股劲吧,我们就是要实现天山两侧联通。”
  不到一年时间,天山南北变电站土建部分完成,变电站设备陆续进场,北段线路铁塔基本完成组立,南段线路铁塔也如火如荼进行。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设备供应商的技术人员不能到达现场提供服务,项目团队就积极采取措施,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既然不能到现场,我们就线上调试。”项目部立即组织通过视频连线进行联合调试。联调联试实行两班倒,24小时作业。队员们累了就在车上眯一下,与协作工人们同吃同住,调试工作进行到哪里就在哪里吃盒饭。每个人都紧绷这根弦,用实际行动践行“忘我奉献战天山”的初心使命。
  2020年7月24日,在连续奋战了二十多个小时后,天山南段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送电成功。在清晨的寒风中,队员们大声欢呼庆祝,心中的喜悦扫平了满身的疲惫。“作为乌尉公路外电项目的亲历者,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份满满的自豪和荣誉。”吴正波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天山胜利隧道全长约22公里,海拔3200米,项目紧临天山1号冰川和乌鲁木齐水源保护地,具有“一长、二深、五高、二新”的特点。
  “一长”,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全长约22公里。
  “二深”,竖井深,1号竖井深达702米,是世界上最深的高速公路竖井;隧道埋深深,隧道最大埋深1112.2米。
  “五高”,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环保要求、高寒、高海拔。
  “二新”,采用“三洞四竖井”方案,其中,中导洞采用TBM法及DTSES工法施工,为国内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首次使用;双主洞采用钻爆法,隧道主洞施工通过中导洞开辟辅助工作面实现长隧短打,此工艺亦为国内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首次应用。
  G0711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G0711和G0612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战略大通道,是连接南北疆的又一条高速公路大通道。乌尉高速公路建成之后,从乌鲁木齐至库尔勒将减少绕行,全程能从7小时缩短至3个小时,将有效改善南北疆的交通格局。(机电宣)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广告、业务、来稿:zgjjb@foxmail.com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