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讯 2020年,香港时局动荡,新冠疫情至今仍未平息,但香港楼市总体表现平稳,楼价仅有轻微跌幅。截至2020年12月中旬,香港一二手买卖登记量值分别为53944宗和5061.4亿元。业界预测,香港全年的按预估买卖成交量仅同比下降1%,登记总额仅下跌3%,房产成交均价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利嘉阁地产总裁廖伟强表示,2020年香港楼市遇到三大不利因素,包括年初社会运动困扰、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以及疫情的反复。但今年楼价却未出现大“跳水”的主要原因,是本地刚性需求大,加上低息环境,导致全年楼价仅有1%左右的轻微跌幅。
纵观香港全年楼市和交投热度,确实随着疫情“反复周期”而表现出了轻微震荡,但在疫情平稳阶段,成交反而出现了反弹。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土地注册处数据,香港住宅买卖在6月和11月分别出现过两个小高潮,分别是6987宗和6070宗成交,而这两个月,恰恰是香港疫情平复的阶段。
今年3月,星展银行(香港)集团研究中心曾发表2020年上半年香港房地产业展望。星展香港房地产业分析师丘卓文指,楼市由去年中踏入下行周期,虽然10月公布施政报告放宽按揭保险后,11月成交回暖,但其后疫情爆发影响新盘开售,相信要待“限聚令”放宽后才可对楼市有相应支持。他认为,疫情导致上半年本港经济倒退,加上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两大因素直接打击楼市。不过,由于今年的供应量维持1.8万至1.9万伙的低位,略为减低价格下行的风险,但仍预期全年本港整体楼价将下跌15%,当中豪宅市场跌幅更为显著。
然而,现实与他的预测完全相悖。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指出,与非典时期香港房价大跌相比,今年疫情中没有大跌的原因,是现在的楼市有多种政策,导致业主卖楼的成本增加。同时,影响交投量的主要原因是疫情下的限聚措施,民众见面和出行的减少,导致买卖宗数下跌。
据香港地产代理商中原地产估计,香港2020年一手楼市的买卖量值约14900宗及1720亿元,笔数创7年新低。但二手房市场,却逆势上扬,2020年全年约41400宗及3560亿元——成交量创下6年新高,成交额则创下10年新高。
“总体来看,应该说今年的楼市是很好的。”廖伟强表示,自去年10月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推出新的《按揭保险计划》,放宽首次置业人士按揭成数,极大刺激推动了市民入市,使今年二手市场交易量同比上升14%。另外一方面,疫情拖慢了新楼盘销售进度,使买家将目标重投二手物业。在疫情最严重的前四个月,一手楼盘每月登记交易量不足1000宗,3月更不足600宗。廖伟强预计,明年如果疫情缓和后,开发商肯定会推出更多新盘。
庄太量表示,从总体看,香港的经济形势已经出现反弹,香港第三季度的GDP跌幅已经较第二季缩窄。即使现在失业率较高,但失业率较高的行业,比如餐饮业,本来就不是买楼主力。香港置业的主力还是金融业、医疗等高薪水的从业者,而这些行业,在疫情期间的失业率并不高,医疗等领域反而因为疫情迎来了一波黄金期。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香港2020年第三季度GDP预估值同比实质下跌3.4%,二季度为下跌9.0%。经过季节性调整后,香港第三季度GDP环比上升3.0%,终止了连续5个季度收缩的态势。
廖伟强预测未来香港的土地供应仍然十分有限,本地住宅的刚性需求将持续存在。“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随着明年的疫苗接种及与内地通关等利好信息刺激,香港的房价有升无跌,大约能上涨10%。”庄太量分析,香港明年楼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美国为主导的量化宽松政策、全球的经济反弹、加上香港本土今年因疫情延后的结婚生子家庭,对房子的需求在明年都会逐渐释放和反弹,最快明年第一季度就可以见到楼市行情出现明显的回升。(王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