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科技领航匠心铸就百年精品
——记中铁八局天府机场市政项目部



   成都讯 备受瞩目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挖掘机在山沟里发出咆哮,“牙齿”啃得坚硬的石头直冒“青烟”,一辆辆大卡车穿梭往来,发动机的“怒吼”隆隆作响……在建设者云集的工地上,有一支打着“铁”字号的建设者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在三标段综合管廊、暗渠、道路工程、对应范围内的配套管网及附属施工中,多次受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的褒奖,成为新机场建设的排头兵,他们就是永争先进的——中铁八局天府机场市政项目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将建设3条跑道和60万平方米航站楼,总机位245个,飞行区等级为4F,工程用地面积20.83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历史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项目,将于2021年将投入运营。时间紧,任务重,偏偏天公不作美。2018年夏季,成都大雨、暴雨不断,原定7月1日开工的项目,整整推迟了两个多月,直到9月6日才破土动工。开工伊始,项目部全力以赴,发扬“能吃苦,能战斗”的企业精神,恪守“安全第一,质量为重”的生产理念,克服恶劣天气、材料供应短缺、地质情况复杂等不利因素,认真落实合同要求,优质高效地开展土石方开挖、防水卷材铺设、管廊暗渠结构主体施工等相应工程施工。
  2018年11月22日,综合管廊工程首段主体钢筋,顺利通过了质监检查组验收,获准可进行下道工序作业。12月6日,“飞检组”突然驾到,随机抽取了29根CFG桩,进行低应变检测,采用两套不同的仪器同时进行对比。经检测,桩身完整性良好,质量全部合格,成为相邻五个标段中唯一通过检测的单位。2019年5月30日,项目部提前完成了三号暗渠施工任务。三号暗渠处于整个暗渠的下游末端,其空间很大,加之其马蹄形断面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对称浇筑,因此难度成倍增加,能够保证质量并提前完工,实属不易。2019年9月27日,东西干道三号暗渠分部工程顺利通过验收。2020年4月28日,顺利通过成都市安全标准化工地及绿色施工工地验收。
  中铁八局为什么可以一马当先?“我们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部经理王益飞介绍道。
  为了又快又好地进行机场大口径暗渠施工,项目科研组研制了国内首台深基坑大断面暗渠超长整体现浇移动筑模台车,并开创性的将其应用于机场暗渠施工。采用传统的定型钢模板、定型木模板建暗渠,一般需要15天左右才能完成一个节段(18米)的结构施工,而使用新设备移动模筑台车,可将时间缩短至2天半到3天,最快时仅用1天半时间即可完成施工任务,施工效率提高了80%以上,不仅大大缩短了工期,而且利于混凝土成型。用专业人士的话说,是“内实外美”。
  综合管廊结构设计年限为100年。百年工程,防水先行。综合管廊工程肩负了机场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电力电缆线等地下管线布设任务,被称作机场项目的“血管”和“神经”,是稳定机场运行的“生命线”。它将地下的通讯、电力、给水、中水等多种管线集于一体,相当于它们的“地下公寓”。据项目部技术人员雷雨川介绍,管廊设计为单层矩形两仓布局,最大结构尺寸为7.8米×4.95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球门叠在一起的大小。在该工程中,为了模板的整体加固和管廊防水性能更佳,项目部引入了新型高分子模板技术,大大提高了模板的各项物理学性能,不仅重量轻,强度高,整体性非常好,还省时省力。同时,项目部改进传统模板加固与防水工艺,增设一套三段式套筒连接,增强高分子模板加固中的调整精度,优化施工流程,免去后期拆卸中的切割工序,使得连接结构两端可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综合管廊施工效率,建筑质量更是达到了精品工程指标,获得业主、监理单位一致好评。为了能够实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项目部还设置了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通过建立动态的维护系统,引用机器人技术,还能对复杂的管线进行智能化动态巡检,无论是前期建设,还是后期管理维护都将更便捷。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地下综合工程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的“生命线”,它凝聚了中铁八局工程人的智慧与汗水,彰显了企业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担当作风。中铁八局还将继续以“质量高于一切”的使命和担当,躬耕奋斗在中国基建事业上。(江雪丽)

版权所有:中国基建报社   广告、业务、来稿:zgjjb@foxmail.com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