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动态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湾区之声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
郑州讯
2月2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这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
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首次展示。
聚焦“伟大的商文明”这一主题,展览设有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从商代史、甲骨学、考古史、商文明的世界传播等多个角度,阐释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手工业技术等,呈现商文明对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介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持续支持二里头、殷墟等夏商时期重要遗址的考古工作。以殷墟为例,一是殷墟都城布局研究取得突破,揭示了都城内部的道路系统和宫殿宗庙区池苑遗址,发现王陵区围沟和众多的陪葬墓、陪葬坑,确认了已知最早的王陵“兆域”;二是殷墟和周边聚落关系进一步清晰,殷墟外围陆续发现超大规模铸铜遗址——辛店遗址、商代中期环壕聚落——陶家营遗址、商代晚期聚落——邵家棚遗址等,勾勒出以殷墟为核心,周边中小型聚落拱卫的商代都城的恢宏图景;三是洹北商城铸铜、制骨、制陶作坊区的发现及洹北商城遗址“郭城”是城壕的确认,极大地推动了商代中期考古学研究;四是多学科合作和科技考古研究成果丰硕,动物、植物、冶金、环境、古DNA分析、碳十四测年等多领域专题研究获取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甲骨文研究也有新进展,更加科学认识商代的社会生活。
“作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新馆将以高质量高水准的展览,全面展现灿烂辉煌的商文明及其对中国后世的重要影响,突出商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新馆将与中国文字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站等形成集群优势、文物资源优势,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搭建商代出土文物资料、历史文献的数据服务中心。同时,新馆的科研教育、国际交流功能将更加突显,有望成为聚焦甲骨文、商文明专题研究的学术研究高地、人才培育基地和国际传播平台。”闫亚林说。
据介绍,原殷墟博物馆建于2005年,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随着殷墟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原馆难以满足保护展示需要。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工奠基。
殷墟博物馆新馆实行预约购票参观,观众可通过“殷墟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预约。(陈河)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