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訊 2023年,走出疫情,香港迎來整體性復蘇。
在一系列政策助推下,香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逐步恢復;大力吸引企業和人才,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重要性更加彰顯,競争力不斷提昇;加速經濟轉型布局,大力發展創新科技,爲經濟可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2023年,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不斷增强發展動能,爲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提昇城市吸引力
帶動經濟穩步回昇 “再一次踏上這座城市,還是那熟悉的大海與繁華的街道,終於又能到香港來度假了。”與香港闊别3年的北京遊客葉青沐浴着尖沙咀海濱的陽光,看着維多利亞港的美景很是感慨。她計劃在香港好好遊玩幾天,見見老朋友,吃吃她記憶中的那些港式美食。
香港特區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表示,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仍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香港經濟持續恢復,第三季度GDP增長爲4.1%。
爲更好吸引遊客來港旅遊,2023年初香港特區政府公佈了多項措施,包括向旅客派發50萬張免費機票及超過100萬份“香港有禮”消費優惠券。
特區政府統計處12月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訪港旅客接近1044萬人次,恢復至2017年和2018年同期的約七成,前11個月訪港旅客約有3007萬人次。
借着旅遊經濟的東風,特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刺激香港經濟增長、支援營商的措施。其中,内容涵蓋娱樂、藝術、文化、消費等主題的“香港夜繽紛”活動成績亮眼。
業界人士表示,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越來越多旅客願意留在香港過夜。活動開展以來,酒店入住率已超過八成,有時接近九成,已和疫情前相近。
年宵市場、跨年倒數……香港旅遊發展局發言人表示,接下來在一系列節慶盛事的帶動下,全年訪港旅客量還會繼續攀昇。
“搶人才”“搶企業”
爲經濟注入新動能 正在香港與内地兩頭跑的董軍努力尋找着專業網絡平臺的契合點。他是内地一家專業網絡平臺的高管,已經通過香港“高才通計劃”申請的他看到了新的發展空間。
“香港特有的聯通世界的功能,可以讓專業網絡平臺擁有更豐富的資源與市場。”董軍看好香港。與他有類似經歷的人很多,世界各地優秀人才分别以不同方式來到香港。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今年前10月,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18萬餘宗申請,11萬餘宗已被批準。其中,“高才通計劃”共收到約5.5萬宗申請,超過4.3萬宗已獲批。上述數據遠超2022年底香港公佈的每年引入至少3.5萬名人才的指標。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不同場合强調,吸引人才和吸引企業是相輔相成的,没有好的企業,就招不到人才;没有人才,企業也發展不了。
今年3月,高端醫療診斷設備製造商美時醫療在香港大埔創新園設置的智能醫療診斷設備生産綫揭幕,成爲香港首個大型醫療器械製造基地。
美時醫療董事長馬啓元説,公司立足香港研發製造,面向全球銷售。特區政府的一系列“搶企業”“搶人才”政策,展現了發展本地高端製造業的决心,這爲高科技企業來港發展注入了强心針。
特區政府統計顯示,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自2022年12月成立至今,共吸引超過30家重點企業落户香港。這些企業未來數年預計在港投資超300億港元,創造超過1萬個就業機會。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提昇金融創科競争力 一年來,香港與内地在金融、創科等領域的合作愈發緊密,“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充分展現,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斷鞏固,國際創科中心發展更爲蓬勃。
爲促進股票市場發展,今年港股市場推出調整股票印花税、檢討股票買賣價差、降低市場資訊費用、改革GEM市場(創業板)等系列舉措。
在鞏固金融中心競争力方面,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將在强化離岸人民幣業務、深化大灣區金融合作、設立新平臺擴大基金銷售、推動香港緑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進一步聯繫國内外市場和投資者,打造更創新多元的金融市場,擴大與内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一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提質增效。今年3月,國家科技部與特區政府簽署《内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標誌着内地與香港科技合作開啓新篇章;8月,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爲深港兩地創科發展的合作注入全新動力。
龍頭企業在港匯聚。12月,電池生産商寧德時代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録,將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和研發中心。自今年1月成立以來,數碼港Web3基地已匯聚超過210家企業,來自約20個國家和地區。
爲進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發佈系列舉措,《粤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是其中之一。
對此,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港深合作,落實前海總體發展規劃,繼續發揮香港作爲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以及國際航空樞紐的優勢,助力前海加快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以及現代服務業發展。
“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包容共濟,我們一定可以共同建立一個更美好的香港。”李家超説。(王茜、陸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