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訊 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突破65%,隨着人口向城市集中,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不斷暴露。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發佈關於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在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工作,推動系統治理“城市病”,扎實有序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城市作爲“有機生命體”,需要定期體檢。城市體檢將聚焦哪些問題?如何找到這些問題?找到問題後怎麽辦?記者帶你一起瞭解。
檢什麽?
堅持問題導向 聚焦百姓急難愁盼問題 根據指導意見,城市體檢要堅持問題導向,劃細城市體檢單元,從住房到小區(社區)、街區、城區(城市),找出群衆反映强烈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
“聚焦群衆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深入查找問題短板是全面開展城市體檢的重要任務之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張菁説,此次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將從住房、小區(社區)、街區、城區(城市)四個方面入手,對城市進行全方位、全維度的精細化體檢,查找不同空間層級的城市建設問題。
住房的質量、住房的宜居舒適度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張菁説,在住房維度,本次體檢針對“建設緑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讓群衆住得健康、便捷”的要求,從安全耐久、功能完備、緑色智能等方面,開展房屋使用安全、管綫管道、入户水質、建築節能、數字家庭等住房維度體檢,涉及住房屋頂、外立面、樓道、户内、地下室等,以全面摸清房屋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與數字家庭的差距。
社區是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張菁説,在小區(社區)維度,主要從設施完善、環境宜居、管理健全等方面,找準養老、托育、停車、充電等設施缺口以及小區環境、管理方面的問題,爲後續的老舊小區改造和完整社區建設提供支撑。
在街區維度,張菁説,城市體檢將重點銜接十五分鐘生活圈配置要求,從功能完善、整潔有序、特色活力三個方面,找準公共服務設施缺口以及街道環境整治、更新改造方面的問題,以激發街道活力,讓人民群衆獲得美好的街區生活體驗。
根據指導意見,在宏觀的城區維度,城市體檢將重點從生態宜居、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産城融合與職住平衡、安全韌性、智慧高效等方面識别影響城市競争力、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的短板弱項。
如何檢?
城市政府主導 各方共同參與 城市體檢涉及城市的各個角落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項復雜的工作如何實施?居民可以怎樣參與其中?
根據指導意見,開展城市體檢工作要堅持城市政府主導,建立城市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牽頭,各相關部門、區、街道和社區共同參與,第三方專業團隊負責的工作機制。
“城市體檢要特别注意暢通居民建言獻策渠道,切實反映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清華大學中國城市研究院院長邊蘭春説。
邊蘭春説,各城市應該通過公衆媒體加大對城市體檢工作的社會宣傳力度;通過城市體檢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商圈、進車站等系列活動,因地制宜采取綫上與綫下相結合的方式,動員群衆參與城市體檢問卷調查;通過構建社區管理員和市民志願者代表共同組成的“市民醫生”等機制,傾聽人民群衆對城市發展與空間建設的需求與建議。
自2018年開始,住房城鄉建設部選擇試點城市、樣本城市持續開展體檢工作,其中,2023年選擇天津、唐山、沈陽、濟南、寧波、安吉、景德鎮、重慶、成都、哈密等10座城市(縣)進行試點,完善了城市體檢指標體系,創新了城市體檢方式方法,探索了城市體檢成果應用。
指導意見要求,圍遶住房、小區(社區)、街區、城區(城市),建立城市體檢基礎指標體系,設定一定數量的核心指標。核心指標爲能够獲得精準穩定數據、可以進行縱向横向對比且具可持續性的指標。
張菁説,開展城市體檢,各城市應根據各自不同的城市需求,因地制宜優化指標體系。結合城市地理區位、戰略地位、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細化每項指標的體檢内容、獲取方式、評價標準、體檢週期等,在城市體檢基礎指標體系基礎上增加特色指標,做到體檢指標可量化、可感知、可評價。
邊蘭春説,城市體檢要加强信息平臺建設,構建長效工作機制。結合多元數據采集,同步建設城市體檢信息系統,不僅服務於城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還可以讓百姓參與城市發展共治,提高公衆價值共識。
如何用?
助力城市更新 提昇城市品質 入户水壓不足、管綫管道破損、住宅外墻漏水滲水、小區停車難……城市體檢發現的各種問題能否得到及時解决?體檢結果對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將發揮哪些作用?
指導意見要求强化結果運用,把城市體檢發現的問題作爲城市更新的重點,聚焦解决群衆急難愁盼問題和補齊城市建設發展短板弱項,有針對性地開展城市更新,整治體檢發現的問題,建立健全“發現問題—解决問題—鞏固提昇”的城市體檢工作機制。
張菁説,體檢成果將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類,形成問題清單和整治建議清單,將整治責任分解落實到各區政府、各有關部門,明確整治措施和完成時限。
指導意見提出,需要限時解决的問題主要是涉及安全、健康以及群衆反映强烈的突出問題,針對這類問題要做到立行立改、限時解决。
在2023年的試點中,天津通過城市體檢,進一步理順了城市更新的目標任務,修改完善了《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3—2027)》,將更新項目聚焦到老舊房屋改造、老舊管網改造等民生工程上來。
重慶分級推動體檢成果在城市更新中的應用,在城市層面明確年度更新重點和更新方向,在城區層面確定更新行動時序和重點項目計劃,在街區層面對接更新片區策劃、老舊小區改造等具體工作,聯動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房屋安全普查等專項工作,推進各類問題限時銷號。
“城市更新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工程。通過城市體檢,各類病竈得到評估,各類存在的或容易出現的問題得到針對性的‘診療’方案和預防措施,這樣可以爲政府在城市更新行動中科學决策提供建議。”邊蘭春説。
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要把城市體檢作爲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整體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昇,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王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