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汕頭承接産業轉移主平臺
大空間破題 新“飛地”探路

  “隔海望礐石,但見山嵯峨,絶海入其中,勝景亦雲多。”三江匯海、因港而生的汕頭,始終與市場和産業血脈相連。
  迎風而行,走過“工業立市”激情歲月的汕頭,在新時期再次喊響“工業立市、産業强市”,主動抓工業、上産業、招項目。近日,汕頭承接産業轉移主平臺(以下簡稱“主平臺”)被確定爲省重點支持的主平臺,在深汕“核+副中心”牽手互動下,廣東省承接産業有序轉移“主戰場”熱火朝天。
  人多地少的汕頭,還有空間承接産業嗎?面對省内外的激烈競争,汕頭主平臺有何優勢?深圳和汕頭兩個特區的協作又將擦出什麽“火花”?帶着這些問題,記者深入汕頭一綫調研,看主平臺打出了什麽牌。
打“决心牌”
騰挪空間 深度協作

  秋風掠過澄海東部沿海地區,湛藍天空下,30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上,汕頭高新區六合圍片區正揚帆起航。東至南海、西至金鴻公路、南至濱河路、北至澄饒聯圍,一馬平川,腹地充足。
  這裏,是汕頭主平臺的核心區,作爲汕頭目前産業發展最大的空間單位,將是未來汕頭工業發展和産業項目建設的“重鎮”。
  喊出“工業立市、産業强市”,並非一句空話。
  之前,汕頭全市工業用地不足100平方公里,産業園區用地只有36平方公里。對於人口超過500萬的汕頭,人多地少是工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巨大掣肘。
  在土地資源如此緊張的情况下,汕頭真金白銀拿出連片土地等項目,無疑是對“製造業當家”的最大决心。
  按照規劃,汕頭主平臺整合汕頭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汕頭市産業轉移工業園(濠江片、海門片、潮南片)等兩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分爲核心區和聯動片區,規劃面積約69.7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包括汕頭高新區西片區、東片區和六合圍片區,面積爲47.72平方公里。
  走進六合圍片區,大型設備穿梭作業,土地平整正加快推進,永合科技園的標準廠房建設已現雛形,預計年底前部分廠房可以交付使用。
  “截至目前,六合圍片區已完成一、二期共3038畝征地工作,累計投入資金8.05億元,正全力推進三、四期征地工作,片區‘四横兩縱’核心骨幹路網和2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加快建設。”汕頭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翁曉陽介紹。
  打好“决心牌”,不僅體現在騰挪空間上,還體現在深汕深度協作上。通過引入深圳管理、深圳品牌,汕頭承接産業轉移的營商環境有望贏得更多信心。
  “目前,深圳汕頭兩市正突出以引導産業有序轉移推動對口協作。”汕頭高新區産業與科技服務中心副主任閆義彬介紹,兩市初步商定,在主平臺範圍内劃定六合圍片和濠江片部分片區與深圳規劃共建産業園區,建立深圳—汕頭産業合作園區管委會和開發運營公司,探索建立新“飛地”,展現深圳和汕頭兩大經濟特區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局的擔當和作爲。
  連片空間的打造,爲汕頭“招大引强”、聚勢蓄能打開了廣闊空間。深度協作的探索,爲蹚出“飛地”經濟新路徑展開了無限想象。
打“特色牌”
集中連片 有序兼容

  今年以來,在“製造業當家”的嘹亮號角下,全省各地拼經濟、拼工業萬馬奔騰。“愛拼才會贏”的汕頭,在全省打造的15個承接産業轉移主平臺中,靠什麽突圍?拼什麽才會贏?
  “突出特色、集中連片、有序兼容。”——汕頭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我們項目很快就要封頂了,預計今年10月試産。”看着在汕頭高新區西片區“越長越高”的廠房,永裕光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樹雄笑得合不攏嘴。這家深圳企業將在這裏“安家”,逐漸將5G半導體光感元器件智能製造産綫轉移至此,形成“深圳研發+汕頭製造”的新優勢。
  在汕頭高新區西片區,這個以裝備製造、智慧園區爲“主角”的園區,聚集了新青罐機、威能動力、創想時代、錦華泰、櫻之潔等實力大企,並以智能化、數字化項目的引進帶動傳統産業昇級,提擋换速。
  隨着一批項目密集“浮出水面”,高新區西片區的産業聚集優勢逐漸顯現。按照規劃,這片園區將依託汕頭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科研院所、高校,重點圍遶精細化工、5G智能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規劃産業布局。
  打好“特色牌”,以“優”促“特”、以“特”制勝在汕頭主平臺的規劃中得到體現:
  作爲中心城區的産業園,高新區東片區積極發力總部經濟,打造科技服務業發展平臺;依託國際海纜登陸站和風電的巨大市場,濠江片區積極發力高端裝備製造業;海門片區和潮南片區則做大做强紡織服裝業,積極配套上下游産業,形成龍頭優勢……
  “汕頭這些産業發展的戰略性選擇,是立足於汕頭既有工業發展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科學確定了汕頭製造業結構優化和産業轉型昇級的基本方向,每個産業都努力做到有市場前景、有資源保障、有政策支撑,從而爲汕頭在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中迎頭趕上找準了動力源和方向標,得到了社會各界和海内外潮人潮僑的廣泛贊同。”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表示。
  “目前,汕頭主平臺特别是六合圍片區尚需完善基礎設施,所以承接産業轉移的項目偏少。”負責主平臺開發的汕頭市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吴宏豪説。但翁曉陽表示,汕頭將堅持“長期主義”,保持定力,突出特色,按規劃錨定項目,一代接着一代干。
打“鄉情牌”
出海聯僑 融灣聚力

  “汕頭的用人環境在改善,不少年輕人願意回家鄉,他們帶着廣深的經驗回來,專業素質都不錯。”寶田智能科技公司運營經理曾玉芳表示。這家從事智能門鎖和智能家電研發生産的企業,創始人和不少員工都是在深圳闖盪過的汕頭人。
  鄉音潮味係鄉情。僑情、鄉親是汕頭最大的資源和優勢,隨着産城人深度融合,汕頭近年走出了“網紅城市”的氣質,吸引不少鄉賢回鄉投資和生活。
  正因如此,承接産業有序轉移,可以打好“僑牌”和“鄉情牌”,充分發揮潮汕鄉賢優勢,做好“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文章,以鄉情人文紐帶吸引鄉賢回鄉投資創業。
  在濠江片區,占地1000畝的中海信(汕頭)創新産業城,頗有設計感的辦公大樓、標準廠房、人才公寓、游泳池、美食街等一應俱全。
  這正是濠江鄉親在家鄉投資的大手筆。“我們中海信集團總部在深圳專注於産業地産開發與運營,擁有20多年的産業園區開發運營經驗。我們將做好深圳園區和汕頭園區的聯動效應,藉助深汕合作的東風,與濠江區一起,對深圳企業進行招引,努力形成深汕合作的示範區。”汕頭市中海信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旭卉表示。
  就在不久前,汕頭市友好代表團赴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訪問,在驕陽盛夏把汕頭熱度帶到東南亞。
  這次“出海”訪問,經貿合作成果喜人,簽約項目和經貿推介涵蓋“三新兩特一大”産業:在泰國,18個簽約項目總金額達127億元;在印度尼西亞,8個簽約項目總金額53.5億元;在新加坡,11個簽約合作項目總金額28億元。
  出海聯僑,融灣聚力。
  在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張應龍看來,主平臺建設還要用好深汕對口協作的機制,“目前在粤港澳大灣區有不少潮汕籍華僑華人和潮商,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强與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的聯繫,比如在汕頭定期舉辦華僑華人文化節或者創辦國際性論壇等,用常態化機制,增强他們與汕頭的交流溝通;另一方面要加强與大灣區潮商的聯繫,可借深汕深度協作的機遇,承接深圳的溢出效應,如和騰訊、寶能等企業多開展合作,並借此帶動更多潮商關注汕頭,參與汕頭新一輪發展”。
  “來了就是‘家己人’!”汕頭正以大决心、大空間、大特色打開大門承接産業。
  深汕深度協作下,“特區+特區”建設的主平臺,特别令人期待!
“網紅城市”加速産城融合“聚人氣”
  每到假期,汕頭,這個全國唯一擁有内海灣的城市,總是因爲爆滿的人氣登上熱搜。即使在工作日的晚上,走進汕頭,這裏的餐飲食肆也會大排長龍,街頭巷尾車水馬龍……處處濃濃的“烟火氣”,彰顯着汕頭這座“網紅城市”不俗的城市魅力。
  承接産業轉移主平臺,吸引的不僅是産業,歸根結底,吸引的還是“人氣”。記者認爲,在未來的産業轉移中,汕頭可着重思考如何利用“網紅城市”的氣質,把對遊客的“吸引力”,轉化爲産業轉移的“地心引力”。
  在采訪中,諸多企業表示,想要聚人氣,産城融合很關鍵。在這方面,汕頭主平臺具有諸多優勢,比如交通條件。其核心區汕頭高新區西片區、東片區和六合圍片區3個片區,距離汕頭中心城區僅1—5公里;聯動片區濠江片區、海門片區和潮南片區3個片區,距離中心城區5—10公里。各片區内居住、商業、文化、教育、醫療等基礎生活配套條件較完善,强大的“半小時”生活圈,讓汕頭這座“網紅城市”承接産業轉移時更具“烟火氣”。
  不過,記者走訪發現,想要提昇産業轉移的人氣,主平臺仍有不少痛點需要克服。如連片未開發土地的高新區六合圍片區,被視爲未來汕頭主平臺中的“主戰場”。目前來看,這個位於汕頭東北角的“主戰場”,擁有相對充足的産業發展空間,但同時交通、生活等基礎設施配套也相對薄弱,在地理位置上更適合與潮州多加聯動,需要在未來建設中更加注重設計規劃,提昇産城融合水平。
  “爲此,我們希望借鑒深圳模式,打破産業規劃‘圈層’,讓主平臺開發更加扁平化、體系化。”吴宏豪告訴記者,在過去,成立主平臺之前,汕頭幾個片區的産業園各自發展,想要總體提昇吸引力,没有一個强大的抓手,規劃布局相對被動,能够騰挪改造的空間有限。如今,依託主平臺建設,汕頭市投控集團正在積極打造“1+4”主平臺開發公司體系,即一個主平臺開發母公司爲核心,組建高新區、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4家主平臺開發子公司,整合資源,打破區域界限,“一條龍”式統籌主平臺開發建設運營,提質增效。
  “想要做大産業鏈,一定要吸引外地人,産城融合很關鍵。汕頭在這方面很有優勢,空間很足。”對於主平臺的未來,張旭卉很有信心。
  可以預見,隨着交通等産業配套條件愈發强勁,産業規劃愈加有力,産城融合愈加深入,汕頭這座“網紅城市”,將在産業轉移的東風中聚集更多人氣,焕發新機。(袁佩如、李赫、餘丹)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