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實現關鍵節點目標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北京訊 内蒙古引綽濟遼工程文得根水利樞紐實現下閘蓄水,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綫隧洞貫通,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進入全綫實施階段……今年以來,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實現關鍵節點目標,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開工水利工程項目1.76萬個,新開工24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數量爲歷史同期最多,完成水利建設投資5254億元,同比增長18.1%。當前,各項工程建設進展如何?隨着我國進入防汛關鍵期,在建水利項目如何安全度汛?補牢國家水網,下一步如何發力?
   【重大工程建設進展顯著】
  日前,吉林水網骨幹工程在吉林省東豐縣金牛支洞施工現場正式開工。作爲《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發佈後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國家水網重大骨幹工程,該項目由1條530公里長總幹綫、16條幹綫、1條支綫和5座泵站組成,建成後將緩解吉林省中西部嚴重缺水局面,爲865萬人、220萬畝灌區提供水源保障。
  河北雄安幹渠、福建金門供水、四川三壩水庫、安徽鳳凰山水庫、江西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廣西下六甲灌區……隨着24項重大水利工程在今年上半年順利開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再次跑出加速度。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設司司長王勝萬介紹,新開工的24項重大工程分佈在14個省、自治區,投資規模超過千億元,既有重大引調水、重點水源等水網骨幹工程,也有防洪工程、大型灌區建設工程,將在保障防洪、供水、糧食生産、生態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開工項目全面提速的同時,在建工程的施工進度條也在不斷刷新,實現了重要節點目標。例如,陝西引漢濟渭工程歷經多年建設,秦嶺輸水隧洞的主體工程建設已完成,黄金峽水利樞紐實現下閘蓄水,工程整體已通過通水階段驗收,即將在年内實現漢江水調引關中的目標。作爲我國在建規模最大、投資規模最多的水資源配置工程之一,雲南滇中引水工程目前已完成隧洞掘進603公里,占隧洞總長的79.8%,累計完成投資612億元,占總投資的74.2%。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也正在加快推進,現正在進行管綫開挖與隧洞掘進。
  在完工工程方面,青海省黄河幹流防洪工程、吉林松花江幹流治理工程等4項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已全面發揮工程效益;西藏湘河水利樞紐工程已完成建設任務,廣東西江幹流治理、長江幹流江西段崩岸應急治理、海河防潮閘除險加固等工程即將陸續完工。目前,西藏拉洛水利樞紐、安徽月潭水庫等工程正在進行竣工驗收準備工作。
  “通過實行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前期工作週報制度,加密調度會商,及時解决存在的問題,並加强與有關部門和地方的協調聯動,推動一批工程及時開工建設。”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表示,下一步將壓茬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争取下半年再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努力保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和進度。
   【多措並舉保障供水】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灌區作爲糧食安全的基礎保障,在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中發揮着“主力軍”和“壓艙石”作用。
  今年上半年,大中型灌區新建和改造項目投資達406億元,比2022年新增7個百分點,其中包括新建17處大型灌區、對581處大中型灌區進行現代化改造。據介紹,通過加强灌區現代化改造,“十四五”期間改造項目完成後,預計可新增恢復灌溉面積約178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近1.2億畝,新增糧食生産能力近100億公斤,新增節水能力約100億立方米;已開工建設的35處新建大型灌區,在完工後預計將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約160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100多萬畝。
  大中型灌區因其高質量的水利設施保障,具備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顯著優勢。今年3月份,四川都江堰、内蒙古河套、寧夏青銅峽、湖南澧陽平原、甘肅紅崖山等6處大中型灌區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試點工作,目前試點進展順利。“加快推動優先將大中型灌區的耕地灌溉面積建成高標準農田,形成從水源、骨幹渠係到田間末端的灌排工程整體體系,通過試點打通農田灌排‘最後一公里’,實現旱澇保收、高産穩産,全面提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陳明忠説。
  在保障農業灌溉用水的同時,强化農村供水保障也至關重要。今年以來,雲南遭遇了1961年至今平均强度最强、乾旱日數最多、範圍最廣的嚴重氣象乾旱,對此,水利部派出工作組協助地方開展抗旱保飲水安全工作,指導地方采取新開闢水源、延伸管網、分時供水、拉水送水等方式,解决了局部旱情嚴重地區的農村居民飲水困難問題。
  陳明忠表示,農村供水關係到億萬農村群衆生産生活,在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向農村供水保障轉變上已重點圍遶3方面展開工作。一是實施農村供水工程和脱貧人口飲水狀况動態監測和動態管理,二是實施農村供水水質提昇專項行動,三是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標準化管理。
  截至6月底,各地已動態排查並妥善解决了農村臨時飲水困難人口累計87萬人;維修養護工程42287處,受益人口達6820萬人;多渠道落實農村供水工程建設資金802.8億元,開工建設工程12074處,目前已完工4041處,2254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昇。
   【聯網補網安全度汛】
  當前,我國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七大江河流域已全面進入主汛期。保障大規模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安全度汛,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關鍵工作,也是推進國家水網建設中補短板、强弱項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今年以來,水利部及早部署任務,壓實工作責任,並在全國範圍内開展在建水利工程度汛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做到閉環管理。王勝萬介紹,爲保障在建水利項目安全度汛,年初已要求各地對本年度穿(破)堤施工、建設攔河圍堰等度汛風險較大的在建水利工程進行重點監管,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進度,盡快全面恢復堤壩防洪功能和河道行洪斷面。與此同時,主汛期前不能恢復至堤頂高程的工程和不能拆除攔河圍堰的工程,被作爲監管的重中之重。另外,還建立了年度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重點項目臺賬,實行週報制度,動態管理,完成一項,銷號一項。
  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充分發揮超大規模水利工程體系的優勢和綜合效益,是在更高水平上保障我國水安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今年5月份,《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正式發佈,提出建設現代化高質量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統籌解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灾害問題。
  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表示,圍遶加快構建“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緑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建設目標,以聯網、補網、强鏈爲重點,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要加快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和跨流域跨區域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推進省、市、縣級水網建設,今年要全部完成省級水網規劃審批工作。此外,推進控制性調蓄工程建設,既要加快在建重點水源工程的建設進度,也要推進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海島地區以及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設,增强城鄉供水保障能力。”王道席説。(紀文慧)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