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深珠通道雙側走向已明確
深圳、珠海將實現“雙向奔赴”



   珠海訊 近日,《伶仃洋通道珠海側公路工程方案設計研究項目招標公告》(下稱“《招標公告》”)在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發佈,珠海側將設淇澳、北圍、下栅、港灣大道唐家四個立交互通。這也意味着,深珠通道的雙側走向明確。
  深珠通道,是粤港澳大灣區繼深中通道後,又一重要跨海通道。打開珠江口地圖可以看見,深圳與對岸的中山、珠海隔洋相望。從深圳前海向珠海高新區拉一條直綫,距離僅有約35公里——如果是高速自駕,這個距離甚至不到半個小時車程。
  對於部分廣佛市民而言,這僅相當於從佛山禪城區下班後,到廣州海珠區吃夜宵的心理距離。
  如果把2020年珠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珠海將携手推進伶仃洋通道規劃”及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發佈《深珠(伶仃洋)通道前海銜接規劃研究》中標公示,比喻爲深珠通道的“胎動”,那麽三年後的今天,深珠通道已從項目“胎動”走向建設行動。
  作爲公鐵複合通道,深珠通道可釋放更快速度、更大流量、更高效率資源流通能力,有助於打通大灣區兩岸資源互通瓶頸,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對推進廣東都市圈建設,助力粤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呼之欲出的深珠通道以及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和建設中的深中通道,無疑爲粤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提供無限可能。
   【跨越35公里的都市圈牽手】
  深珠同城,能否如廣佛同城照進現實?
  這個問題,從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規劃》首次提出修建深珠伶仃洋通道時起,就成爲深圳、珠海兩千多萬市民共同的期盼。
  目前來看,深珠通道起止點,正好是深圳前海與珠海高新區。但多年來,不少人感到的是,深珠通道“只聞其聲,未聞其動”。一位經常往返於深珠的珠海市民看到掛出公告,不禁發出“終於有了實質進展”的感嘆。
  與建設中的深中通道不同,《招標公告》顯示,深珠通道爲公鐵複合通道,采用西橋東隧方式鋪設,可承擔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功能,分别命名爲深珠高鐵、深珠城際。
  其中,深珠高鐵始於深圳西麗站,於珠海高新區北圍片區設珠海北站,向西延伸至珠海中心站(鶴洲),綫路全長約80.7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
  深珠城際始於深圳前海,於珠海後環片區設站,與珠斗城際、深惠城際貫通,綫路全長約40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
  深珠高鐵始於深圳西麗站,跨越伶仃洋至珠海,於珠海市唐家高新區北圍片區設珠海北站,向西延伸至珠海中心站(鶴洲),綫路全長約80.7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
  深珠高鐵始於深圳西麗站,跨越伶仃洋至珠海,於珠海市唐家高新區北圍片區設珠海北站,向西延伸至珠海中心站(鶴洲),綫路全長約80.7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
  深珠通道設計範圍包括三塊:分别爲伶仃洋公路通道淇澳登陸點至下栅互通節點長度約14.6公里;淇澳大橋連接綫(淇澳互通立交至港灣大道)長度約2.7公里;深珠通道(珠海側)淇澳登陸點至下栅互通部分。
  在《招標公告》發佈之前,深圳、珠海更是緊密配合,爲深珠通道建成做最後的準備。
  深圳方面,已完成深珠通道深圳側走向方案設計。規劃起於前海,經孖洲島一路向西至珠海。其中,廣深沿江高速前海段與南坪快速銜接工程已預留深珠通道連接綫,西麗高鐵樞紐片區形成初步規劃設計成果。珠海方面,包括珠海中心站(鶴洲)高鐵樞紐站等相關項目開發建設已全面啓動。
  粤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由大國走向强國的重要布局。而呼之欲出的深珠通道無疑是廣東助力粤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爲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又一重要工程項目。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僅在上半年,深珠通道就加速從圖紙規劃到前期研究、設計招標的項目落地。
  這條備受矚目的交通工程,雖“未見其人”,但早已經被列入廣東都市圈建設的重要一員。在2022年發佈的《廣東省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中,深圳都市圈將構建“三横四縱”的綜合交通網絡格局,其中“三横”的第一圈層,即爲深圳軌道2、5號綫所形成的環綫與深珠通道—南坪高速—鹽排高速形成的綜合交通走廊。
  在深珠通道加持下,深圳擁有了更多向珠江西岸的通道,形成“三路四鐵”干道:由外環高速公路西延跨江通道、深中通道和深珠高速公路通道形成的三路,深茂高鐵、深南(深圳-南寧)高鐵、中深惠城際和深珠城際形成的四條跨珠江鐵路通道。
  珠江西岸都市圈也可依託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港珠澳大橋,構建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軸。
  打成一片的兩大都市圈,必將推動珠江兩岸人才、産業、資金等資源更高效率的流通。
  改變,正在發生。
   【從硬連接到軟聯通的特區共融】
  一灣珠江水、一汪伶仃洋,造就瞭風格迥异的珠江口東西兩岸。
  珠江口東岸以深圳爲代表,經濟高度發達,人均GDP超3萬美元,無論産業科技含量,抑或服務業發展水平都相對較高。反觀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城市,與深圳形成了較大落差。兩岸發展長期處於“東强西弱”格局。
  如果説,數條飛跨東西的大橋,讓西岸在地理位置上離東岸更近了,那麽,産業的招商引資、提檔昇級則在經濟發展上真正讓兩岸相通相融。
  深珠兩地能否牽手?答案是肯定的。
  深珠通道不僅是深圳資源主動向西輻射的通道,更是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助力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的應有之義。
  四十三年篳路藍縷,中國距離最近、面積相當的兩個經濟特區隔着伶仃洋,演繹出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一個發展爲“小而美”的濱海城市,一個加快邁向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6月11日,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最終接頭順利推出,與E24管節成功實現精準對接,標誌着世界最長最寬鋼殻沉管隧道正式合龍。隨着深中通道加快建設,南部珠江口的交通壁壘將逐漸被打破。
  在追求高質量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背景下,珠江西岸有産業昇級、吸引人才等需求,深圳則有創新外溢、空間拓展等需求,打通陸路直連快速通道,深珠有着“英雄所見略同”的默契。
  近水樓臺先得月。2022年,珠海高新區新引進珠三角(主要來自深圳)來源項目111個,總投資額超127億元,投資額億元以上項目30個,10億元以上項目3個,包括投資25億元的全一PCB研發運營與智能製造項目、投資20億元的龍圖光電高端芯片掩膜版總部基地項目、投資10億元的志博信華南研發運營中心項目。
  今年3月,珠海赴深圳舉辦投資環境推介會,超百家深圳企業參會,30個項目現場簽約,協議投資總額達189.12億元。在剛過去的一周,一批成長性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集中入駐高新區5.0産業新空間,優越的園區配套、營商環境爲落户珠海的深圳企業降低了經營成本,轄區内數所高校資源,也爲高科技企業産品研發提供了寶貴資源。
  把視綫移動到深珠通道另一邊,目前南山區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4300家,上市公司達到196家,每平方公里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
  深珠通道建設和貫通,對深圳的産業拓展以及對珠海輻射帶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深珠携手爲灣區注入發展動能】
  或許有人要問,珠江口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橋,爲什麽還要建深珠通道?
  從地理上來看,深珠通道將打通大灣區鐵路閉環、讓三大自貿片區形成閉環、加速構建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而由此帶來的經濟溢出更是不可估量。
  從近年深圳産業外溢趨勢看,一條深中通道已不足以承接深圳産業布局和經濟發展需要,有限的通道將抑制深圳、珠海的更進一步發展。而打破珠海向東的交通瓶頸,對珠中江等珠江西岸城市來説,也是極爲重大的發展機遇。
  作爲中國兩大經濟特區,深圳珠海中心城區之間,目前尚無一條直連通道。深珠通道的建設,無疑對兩市協同發展及完善大灣區産業布局有着重要的促進和支撑作用。
  把格局打開,如果説深中通道是珠江口跨海的“内環通道”,港珠澳大橋是珠江兩岸的“外環通道”。位處中間的深珠通道,則可以看作“中環通道”,將提速粤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效率,寄予的是打造黄金内灣1小時經濟圈,推動兩岸産業融合的迫切心情。
  近年來,深圳都市圈備受關注。伴隨珠江東西兩岸聯繫愈發緊密,深圳都市圈頻頻“跨圈”,在東莞、惠州、河源、汕尾之外,深圳向外輻射將拓展至更大的範圍。
  聯通珠江西岸城市産業基礎、大型製造空間以及珠海的科教資源等優勢,粤港澳大灣區可共同探索建立一個新的産業生態。只有貫通珠江東西兩岸,才能更好地發揮深圳都市圈的輻射帶動作用。
  伶仃洋上,長橋卧波。
  珠江口東西兩岸地區共規劃建設港珠澳大橋、深珠通道、深中通道、虎門二橋等11條公路鐵路跨江跨海通道,條條跨海通道正如層層階梯,把珠江口“倒V”兩側相互連接,打破兩岸隔洋相望的斷裂局面,重塑粤港澳大灣區發展格局。
  深珠通道的建設,將進一步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協調發展,將讓以深圳爲代表的東岸,和以珠海爲代表的西岸聯起手來。
  深圳左擁,珠海右抱,將助力粤港澳大灣區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灣”,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發展動能,爲廣東高質量發展打開新局面。(朱紫强、吴冠霖、崔璨)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