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訊 數據顯示,在世界經濟論壇等評選的、被稱爲世界最先進工廠的“燈塔工廠”中,廣東省境内及廣東企業所擁有的“燈塔工廠”在全國占比超過四分之一。這是廣東近年來不斷推進智能化、數字化改造走向製造業尖端的一個縮影。
作爲製造業大省,廣東堅持實體經濟爲本、製造業當家,加快推進傳統産業改造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在廣東,製造業企業不斷向高端製造要增長,爲全省高質量發展開闢新戰場。
領跑!
高端製造業上市公司數量全國第一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佈《中國高端製造業上市公司白皮書2022》顯示,在統計的2121家高端製造行業上市公司中,註册地在廣東的全國最多,爲403家,上市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子、新能源、醫療設備和機械製造等行業。
今年1月,福布斯中國推出新生代獨角獸榜單,廣東入榜企業在新興技術産業踴躍創新,廣汽埃安、中芯種業、如祺出行、欣旺達汽車電池、廣東高景等均處於新能源、清潔技術、醫藥、生命科學以及加密技術等新興領域。
“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背景下,新型儲能産業市場廣闊、發展潜力巨大。廣東擁有比亞迪、欣旺達、億緯鋰能、德方納米、貝特瑞、易事特、南網科技、邦普科技等一批儲能龍頭企業。”《廣東省製造强省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産品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新聞發佈會現場,廣東省工信廳副廳長曲曉杰表示,廣東通過12條政策措施,力争將新型儲能産業打造成爲“製造業當家”的戰略性支柱産業。這充分展現廣東瞄準發力戰略性新興産業新風口的决心。
截至目前,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6.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6.9萬家,均保持全國首位。産業結構持續優化,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别達55%、29.5%,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65.9%。
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帶來的虹吸效益非常明顯。數據顯示,今年前2月,廣東工業投資增長24.9%;在工業投資中,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投資分别增長了33.5%、25.1%。
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涂高坤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全省工信系統將全面推進“大産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提昇行動。其中,“大企業”培優增效行動着力於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百千萬”計劃,加快培育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强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提昇企業質量品牌能力。
“繼續做强做優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産業帶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産業帶。强化珠三角地區與香港、澳門在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健康、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領域合作,將珠三角高端製造業核心區打造成爲世界領先的先進製造業發展基地。”《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的願景,珠三角高端製造業核心區正在崛起。
改造!
創新發展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傳統制造業與高端製造業的最大差距在於科技實力,高端製造業對傳統制造業予以改造和提昇,是製造業發展的必然過程。
“廣東糧、嶺南衣、粤家電”,這些曾經輝煌的傳統制造業也將通過改造昇級,提質增效,品牌企業也將通過創新爲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民以食爲天”,食品工業是永久的朝陽産業。今年2月,廣東出臺《2023年開展“粤食粤好粤品世界”推動食品工業提質昇級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力争到2023年底,全省食品工業營業收入達1萬億元以上。
《行動方案》顯示,廣東將深入實施食品領域“三品”戰略,提昇産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推動建立以質量標準爲基礎的品牌戰略,培育市場化質量品牌服務機構,引導行業協會、高校、科研機構服務商標品牌發展。開展“粤優品”廣東製造品牌評價認定,加快打造世界級産品品牌。
作爲食品行業品牌企業,廣州酒家集團將粤式飲食文化與産品創新相結合,與中國航天、伊利集團共同推出聯名紀念月餅禮盒,將正宗廣式月餅文化與近年大熱的航天文化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助力中華傳統文化焕發出新的生命力。去年還突破技術壁壘推出全國首款獲認证的低GI月餅,滿足健康人群對傳統食品的需求。通過産品創新,廣州酒家集團帶動品牌發展再上新臺階。
《行動方案》出臺一個月後,《關於進一步推動紡織服裝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爲另一大傳統支柱産業——“嶺南衣”的發展再添一把柴,到2025年底,紡織和服裝産業營收將達到7000億元。
《實施意見》指出,廣東將培育百億名企名品、建設千億名區名城、加强品牌推廣、消費和保護,到2027年,争取培育營收超10億元的品牌企業30家、超百億元的品牌企業3-5家、超千億的紡織服裝特色區域3個。
比音勒芬公司目前是國内高端時尚運動服飾上市公司,在品牌力方面堅持大國品牌定位,長期與國内最大IP故宫宫廷文化聯名推出故宫系列産品,並得到市場一致認同。作爲中國國家高爾夫球隊合作伙伴,爲國家隊提供專業訓練服和比賽服,在奥運會、世界杯等國際賽場上展現中華民族自信、中國品牌自信,爲國争光。
廣東不斷推動傳統産業轉型昇級,邁向價值鏈更高端。
昇級!
數字化浪潮助推企業完成蝶變 要想當製造業“尖子生”,就不能拼土地、價格和勞動力,而拼的是結構高端化、增長“精明化”。近年來,廣東製造業企業通過不斷推進智能化、數字化改造走向製造業尖端。
在華星光電公司的智能化工廠,數字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設備運行、原材料調度和生産過程等全流程智能化運轉,使産品質量檢查時間縮短了50%,良品率提高了28%。這對一家年産面板數以千萬計的企業來説,影響巨大。
數據顯示,美的集團數字化投入已超過120億元,與2011年數字化轉型前對比,企業營收提昇156%、净利潤提昇333%。這也給了美的集團對外輸出經驗的底氣。2016年,廣東美雲智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截至目前已爲超過40個細分行業的超21萬家工業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
龍頭企業領跑數字化轉型,帶來了强大的示範效應。不僅是美的,越來越多廣東製造業企業開始在數字化浪潮中勇立潮頭,不少企業也完成了從工業1.0到工業4.0的蝶變。
在擁有近300萬家工業企業的“世界工廠”廣東,數字化轉型正全面開花、不斷加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爲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工業4.0探路。
廣東在全國創新性開展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工程,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現代輕工紡織、智能家電等戰略性産業集群的21個細分行業,助力製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全省數字化轉型帶動的優勢逐步顯現:截至2023年3月,廣東累計推動2.2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超過65萬家中小企業“上雲用雲”,廣東工業互聯網産業增加值規模、帶動就業人數均居全國第一。
到2025年,廣東預計將推動超過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企業“上雲用雲”降本提質增效,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産業生態。
從小浪花到大浪潮,廣東製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强大向“新”力。(張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