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灣區之聲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廣西上横高速公路西津鬱江特大橋主塔封頂
横州訊
4月24日晨,鬱江江面上薄霧未散,正在建設的上横高速西津鬱江特大橋上空,幾臺塔吊直入雲霄。記者通過無人機回傳的畫面看到,工人們正在138米高的主塔上有序施工。當天,由南寧交通投資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四局集團承建的西津鬱江特大橋14#主塔順利封頂,項目即將進入鋼箱梁架與斜拉索安裝新階段,預計年内即可順利合龍。
西津鬱江特大橋是上横高速一期全綫唯一控制性工程,全長1190米,爲雙塔雙索面鋼混組合梁斜拉橋。“你們看,14#主塔和13#主塔都建在鬱江上,施工水深超過10米,鋼圍堰平面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廣西上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長賀良指着遠處的主塔介紹,爲了確保施工安全和進度,鋼圍堰采取半邊濕封、半邊干封的方法進行封底,兩座近50層樓高的主塔得以在數個月内矗立在鬱江之上,此項創新對今後類似地質橋梁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鬱江風疾水深,且江面常有船隻往來,施工安全可謂重中之重。南寧交投集團組織項目參建各方積極打造智慧化、信息化、標準化工地,將業務系統和現場硬件設備集成至統一平臺,依托大數據保障安全。“這幾臺塔吊上安裝了傳感器,一旦系統判斷其有相撞的危險,就會立即禁止操作並自動報警。”中鐵四局項目商務經理劉志峰説,類似的“黑科技”在大橋建管中被廣泛運用,比如滿堂支架容易受天氣、場地等因素影響導致變形監測數據不準,施工方針對性地研製了滿堂支架預壓沉降監測裝置,即使毫米級的變形也能被及時發現,目前該項技術已獲得相關專利認证。
確保安全需要技防,也要人防。在大橋脚下的建管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BIM模型、全息投影、VR模擬等技術的應用效果。“戴上這個VR眼鏡,立馬‘身臨其境’,你能直接體驗到從100多米的高空墜落的驚險。”劉志峰説,經歷了這樣的體驗,高空作業的工人們安全意識明顯提昇。
據瞭解,上横高速一期項目連通上林、賓陽、横州三地,建成後將實現上林、賓陽、横州三縣(市)14個鄉鎮“鎮鎮通高速”,有力助推沿綫經濟社會發展。(孟振興、趙馨)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