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發揮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臺作用
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廣州訊 四月灣區,春和景明。在前海綜保區,重型集裝箱卡車穿梭,貨物“秒過”智能流水綫後前往廣深港“航空貨運登機口”。在横琴粤澳集成電路設計産業園,澳門高校跨境實習的學子頻繁往來。在南沙“港澳新青寓”,港澳青年實現拎包入住,在此找到逐夢之地。
  廣東省委十三届二次全會强調,要突出深化粤港澳合作,高水平謀劃推進新階段粤港澳大灣區建設,把規劃抓在手上,把項目落在地上,把未來融在路上,把百姓記在心上,統籌推進粤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等重大戰略落地落實。
  風勁好揚帆。吹響高質量發展號角,廣東依託粤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發揮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臺作用,携手港澳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軟硬聯通
“一小時生活圈”加快形成

  “香港與内地恢復全面‘通關’後,我又回到了每周搭高鐵跨境工作的日常。”最近恰逢上市公司業績發佈期,普華永道中國合伙人彭浩賢經常往返香港和廣州辦公室處理不同工作。隨着往返粤港兩地的高鐵班次大幅增加,他出行更便捷了。“只需出發前在手機App買票,到高鐵站刷回鄉证進站乘車,大約一小時就從香港到廣州了。”
  “我現在每天都可以開車往返珠海和澳門,與不同的公司洽談生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内地創業的澳門青年王少毅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澳車北上”帶來的便利。自“澳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以來,截至4月3日,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累計監管驗放進出境澳門單牌車超10萬輛次。
  隨着廣深港跨境長途高鐵全面恢復,廣汕高鐵全綫正綫鋪軌完成,南珠(中)城際項目開工,“軌道上的大灣區”正加速推進,粤港澳“一小時生活圈”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備。
  今年以來,深圳、香港兩地間實現地鐵掃碼乘車互聯互認,掃碼支付等在港澳迅速普及。“以前去香港要提前兑换港幣、消費時支付現金,現在喫飯、購物、乘車都能用手機掃碼付款,方便多了!”深圳遊客葉小姐説。
  “硬聯通”拉近了大灣區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軟聯通”則打通了三地的制度規則,有效拓展了港澳發展空間。
  4月6日,廣東省推進粤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第一批20個典型公佈,涵蓋要素跨境流動、民生融合、營商環境領域。
  一個個案例背後,是一項項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化:跨境信用報告格式規範爲深港澳跨境信用互認奠定基礎;“灣區社保通”爲三地居民提供無差别社保服務,截至2月底,港澳居民在粤參加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共30.62萬人次;“跨境理財通”業務隨着港澳與内地恢復正常通關而迎來新機遇,部分試點銀行“南向通”業務在2月份增長超四成……
  在南沙,今年1月首個申報期,首批10户企業享受了减按15%税率繳納企業所得税的優惠政策,减免近3億元。《港澳涉税專業人士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片區、南沙新區執業管理辦法》出臺並計劃於5月起施行,將有助於破除人才流動壁壘,吸引香港和澳門涉税專業人士來南沙執業。
要素匯聚
聚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立“校企聯合實驗室”,尖端人才在專業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落户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横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三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春日的粤港澳大灣區,創新的脈搏處處跳動。
  以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合作平臺爲引領,廣東携手港澳做深做實産業合作——
  横琴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功能不斷增强。4月3日印發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鼓勵類産業目録》對科技研發與高端製造産業、澳門品牌工業等185個門類予以支持。
  前海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昇級,前海管理局携手香港發佈打造前海深港知識産權創新高地的16條措施,推動大灣區培育科技創新的豐沃土壤。
  南沙積極打造粤港澳大灣區財税專業服務機構和人才聚集高地,3月31日,粤港澳大灣區(南沙)財税專業服務集聚區揭牌。
  大科學裝置“國之重器”匯聚,鑄造大灣區創新脊梁——
  在東莞松山湖,中國散裂中子源的靶站譜儀大廳内,材料的内部結構在譜儀裝置下被“放大”。香港大學教授黄明欣帶領團隊運用這個大科學裝置探索“超級鋼”,“大灣區科學家在‘家門口’有了‘超級顯微鏡’”。
  此外,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惠州强流重離子加速器、江門中微子實驗站等一大批“國之重器”建設提速,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隨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大灣區創新驅動力不斷增强。
  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串聯三地創新要素,一個産業聯動、空間聯結、功能貫穿的創新經濟帶蔚然成形,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等要素加速流動,結出創新碩果。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三年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位,在横琴布局建設各類創新平臺26家、前海集聚創新載體79家、南沙建成高端創新平臺128家,推動首個深港“聯合政策包”在河套合作區落地實施,實質推進高端科研項目超150個。
民心相向
雙向奔赴共拓發展空間

  3月21日、22日,廣東省2023年春茗分别在香港、澳門舉行。宴會上燈火璀璨,粤港澳三地政商各界嘉賓雲集,暢叙情誼、共商發展。“香港與内地全面恢復通關後,社會氣氛熱鬧,經濟逐步復蘇,正是春回大地、風光明媚的象徵。”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説。
  粤港澳大灣區一衣帶水、同根同源,今年雙向交流愈發頻繁。
  開年以來,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非常忙碌。2月6日香港與内地全面恢復通關,他跟隨考察團來到廣州南沙,隨後去了中山、珠海横琴、澳門,一天跨越大灣區四座城市。
  青年交流亦熱鬧非凡。2023粤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動已正式啓動,來自粤港澳三地的多所優秀學校代表走進科研一綫、企業,瞭解灣區的科技創新産業發展。
  “通過在匯豐銀行廣州分行工作,我感受到廣州的人間烟火味、人情味。”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青年陳柏熹剛剛結束“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感慨大灣區變化之大,希望在内地謀求職業長遠發展。
  更趨宜居宜業宜游的大灣區,爲三地居民打造出優質生活新空間。
  民生項目加快建設,民生福祉不斷增進。“港澳藥械通”政策落地以來累計惠及1789人次。在南沙,慶盛高鐵站旁建設熱火朝天,慶盛樞紐TOD項目建成後,將打造成爲集公共交通、商業辦公、青年創業、消費娱樂爲一體的高質量地標。在横琴,“澳門新街坊”施工緊鑼密鼓,項目建成後將提供約4000套住房,以及超過200套人才房。
  創業熱情匯聚熱土,青年逐夢大灣區。在前海,今年第一季度,有25家企業入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中區及北區,其中港企占比超過八成。香港青年湛順和雄心勃勃:“我們預判,香港企業‘北上’發展將成爲大趨勢。希望能藉助大灣區的平臺,實現與全球接軌,共同交流合作、拓展市場。”
【路綫圖】
  ●2023年1月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粤港澳大灣區建設爲牽引,扎實推進深圳先行示範區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等重大戰略,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2月23日
  《關於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和《關於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正式發佈。
  ●2月28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將一批省級行政職權調整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及其工作機構實施的决定》發佈,將159項省級行政職權調整由横琴合作區實施。
  ●3月20日
  《關於將部分省級自然資源行政職權事項調整由廣州市南沙區實施的决定》發佈,將3個省級行政職權事項委托由廣州市南沙區實施。
  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和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聯合發佈《關於協同打造前海深港知識産權創新高地的十六條措施》。
  ●3月31日
  《港澳涉税專業人士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片區、南沙新區執業管理辦法》發佈,破除人才流動壁壘,吸引香港和澳門涉税專業人士到南沙執業。
  ●4月3日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鼓勵類産業目録》印發,聚焦科技研發與高端製造産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等共計185個門類予以支持。(粤宣)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