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讯 向海图强,向海而兴。3月10日上午,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在广州召开。
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并解读了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实施方案有关内容。珠海、湛江等有关地市作了典型发言和表态发言。深圳、珠海、汕尾、江门、阳江、湛江、潮州七市视频汇报了2023年第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开工建设情况。推进会上,还举行了首批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签约仪式。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广东先发优势明显。全省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3倍,4084.4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居全国首位。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全年都适合海水鱼类养殖,向海要粮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在“粤强种芯”工程的带动之下,培育了一批海水优势鱼种,激活了水产“芯”动能。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也是广东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有力抓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关键在县域振兴。广东省有45个沿海县(市、区)面积占全省26.3%,人口占全省40.6%,经济总量占全省38.7%,是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战场。依托沿海各县禀赋独特的海洋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现代化海洋牧场,下更大功夫做好“海”的文章,推动形成一批向海而兴、因海而富、依海而美的县。
接下来,广东将高标准编制现代化海洋牧场“1+3”发展规划体系。其中,“1”是指现代化海洋牧场总体发展规划,“3”是指全产业链发展、物流体系、生态转型升级等3个专项发展规划。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探索一批试点经验,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在发展理念上,会上指出广东将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在近浅海上做“减法”,统筹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适度控制近海养殖用海规模;在深远海上做“加法”,中远海大力发展养殖,远海重点发展远洋捕捞;在综合开发利用上做“乘法”,形成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同时,广东还要围绕“养殖—加工—物流—销售”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一是推动海水养殖转型升级,建立和推广陆海接力精准高效养殖模式;二是发展海洋产品精深加工,推出更多海洋牧场预制菜产品,推动海洋生物资源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三是强化海洋牧场品牌塑造,打造更多更好的“粤海鲜品”;四是要完善冷链物流服务配套,加快构建完备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
会上还强调,要突出龙头带动,以“扶优、扶大、扶强”为原则,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级、100亿元级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串联产业链上下游,以“大渔带小渔”组建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合作社等实现转型升级。
【构建起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广东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已构建起一条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培育了一批海水优势鱼种,比如金鲳、花鲈、军曹、石斑鱼、鮸鱼、章红等高品质高价值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的优良品种。
省农业农村厅介绍,潮州饶平县正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第一批项目——岸上花鲈良种场,建成后年培育优质花鲈鱼苗可达3亿尾,可让我省彻底摆脱花鲈养殖种苗对外依赖,为我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种苗保障。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全年都适合海水鱼类养殖。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336万吨,其中鱼类78万吨、甲壳类72万吨、贝类178万吨、藻类6万余吨。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离不开养殖装备支撑。广东最早开启我国深水网箱养殖先河,并最早实现深水网箱装备国产化研制推广应用,养殖装备总体水平国内领先。
如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605研究院(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高端科研单位集聚,突破了抗风浪等技术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发设计的桁架式养殖网箱“德海一号”是全球首个经历17级台风检验并确保安全的养殖渔场。
【让“一条鱼”产生“多条鱼”价值】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新领域新赛道。日前召开的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指出,只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不断深耕下去,推动养殖、精深加工、育种饲料、物流运输、装备制造、文旅康养等全产业链发展,完全可以打造新的万亿级产业,让“一条鱼”产生“多条鱼”的价值。
除了推出更多现代化海洋牧场预制菜产品,与生物科技结合是海洋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方向和前沿领域。为此,广东提出,要在海洋保健食品、化妆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打造新的增长点,依托海水养殖、种植、捕捞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产值提升。
广东坚持规划先行,以顶层设计引领产业发展。依托不同的海洋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等,积极探索“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模式。
如海洋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可探索“现代化海洋牧场+休闲观光”,更好满足群众对海洋文旅产品的需要。在实际探索中,惠州市大力发展渔旅融合现代海洋经济产业;珠海市大力发展深海绿色养殖、海洋旅游,全面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培育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 目标如何实现?在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上,省农业农村厅提出以“工业化”思维打造一批产加销贯通、渔工贸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洋经济)产业园。
广东还将培育一批涉渔“专精特新”企业,形成新产业新业态争相迸发的局面,培育一批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共同做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这篇大文章。
在现代化海洋牧场这片“新蓝海”,广东正以积极的姿态进取,向海图强,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按照“1年顺利起步、3年初见成效、5年显著变化、10年全面建成海洋渔业强省”的目标,广东着力打造的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将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粤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