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休慼與共 並肩前行
構建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内羅畢訊 非洲聯盟第36届首腦會議(第36届非盟峰會)召開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峰會,向非洲國家和人民表示熱烈祝賀。
  習近平主席在賀電中説,中非合作不斷向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發展,走在國際對非合作前列。我願同非洲國家領導人一道,進一步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密切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協調配合,推動構建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
  中非友好源遠流長。相似的歷史遭遇、共同的歷史使命把中國和非洲緊緊聯繫在一起。進入新時代,習近平主席提出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引領中非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國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先後宣佈對非“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和“九項工程”,雙方在基礎設施、公共衛生、能力建設等多領域合作碩果纍累,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始終保持着高水平發展。
   ▶▷四通八達,促進聯通發展
  “走快速路太方便了!過去從機場開到市區要2個小時,遇到堵車更久,現在只要20分鐘。”肯尼亞首都内羅畢的出租車司機約翰·安迪戈説。
  安迪戈提到的這條快速路,連接内羅畢市區與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全長27.1公里,由中國企業投資開發和建設,去年7月底正式投入運營。截至今年2月初,這條快速路累計通行車次已突破1000萬。
  “要發展就必須要建設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絡。”肯尼亞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長昆古·恩敦古説,内羅畢快速路大大緩解了道路擁堵,顯著降低物流龢民衆通勤成本,在當地深受好評。
  本届非盟峰會的一個重要議題是“加快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然而,長期以來,非洲一些地區的道路、橋梁、港口、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仍不完備,已成爲非洲國家加强經貿往來的主要障礙。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下,中非基建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中方在非洲參與修建了超過6000公里的鐵路、6000公里的公路、近20個港口、80多個大型電力設施。今年1月底,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舉行開港運營儀式。這個西非第一大深水港,預計將創造近3600億美元的總體經濟效益和17萬個工作崗位,爲尼日利亞經濟發展打開新局面。
  贊比亞大學工程學專家丹尼斯·姆瓦巴説,中國的幫助使非洲互聯互通、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進一步提昇,極大促進非洲貿易投資便利化和經濟一體化,爲非洲國家帶來工業化發展機遇。
   ▶▷言出必行,築牢健康屏障
  今年1月11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南郊,中國援非盟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一期)項目舉行了竣工儀式。
  習近平主席親自關心、親自推動建設的這個中非合作旗艦項目,是非洲大陸第一個擁有現代化辦公和實驗條件、設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對於提昇非洲疾病預防、監測和疫情應急反應速度意義重大。
  “項目投入使用後,將更好地守護非洲民衆的生命健康。”在非盟委員會工作14年的高級工程師埃内圖·弗雷德説,十多年來,他親歷了中方援建的非盟總部落成,又見证了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項目竣工,“中國對非洲的支持一如既往,言出必行”。
  自1963年中國向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以來,中國援非醫療隊的足迹遍及廣袤的非洲大地。在2014年西非各國抗擊埃博拉時,中國派出上千名臨床和公共衛生專家逆行出征。新冠疫情暴發後,中國和非洲守望相助、並肩戰鬥,共同築起守衛生命的“健康屏障”。
  2021年11月,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届部長級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宣佈將再向非方提供10億劑疫苗,並將爲非洲國家援助實施10個醫療衛生項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醫療隊員和公共衛生專家。中非團結抗疫合作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推動彌合“免疫鴻溝”。
  衛生健康合作是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内容,接連納入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和“九項工程”。非盟委員會副主席莫妮克·恩桑扎巴甘瓦説,非中醫療合作成就斐然,是中國言出必行“生動而鮮明的例证”。
   ▶▷授人以漁,培育發展之基
  “因爲中國,我們才有機會上學;因爲中國,我們才有機會操作這些農機設備。”喀麥隆亞巴西農業職業技術中學學生小穆迪納説。
  亞巴西農業職業技術中學由中方援建,是喀麥隆第一所農業技術學校。學校占地4公頃,另有78公頃的配套教學用地,行政樓、教學樓、實驗室和養殖場等一應俱全。中方還向學校捐贈拖拉機、挖掘機、小鷄孵化器和鍋爐等教學用具。
  該校主要教授農作物種植、禽畜飼養、農産品加工、農機設備維護等課程,自2017年開辦以來,已培養了約500名農業技術人員。“中學傳授農業技術、培養專業人才,解决了就業問題。我衷心希望喀中教育合作越辦越好。”亞巴西大區區長讓·米拉博·埃巴説。
  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届部長級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宣佈將“能力建設”納入“九項工程”。中國將爲非洲援助新建或昇級10所學校,邀請1萬名非洲高端人才參加研修研討活動。實施“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開展“非洲留學生就業直通車”活動。中國將繼續同非洲國家合作設立“魯班工坊”,鼓勵在非中國企業爲當地提供不少於80萬個就業崗位。
  自2019年3月非洲首家魯班工坊落地吉布提,中國已在非洲建成十餘所魯班工坊,促進了非洲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創新,受到普遍好評。肯尼亞國際問題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説,非中能力建設合作將中方優勢與非洲人力資源禀賦相結合,促進提昇非洲教育水平,培養大量當地需要的人才。
  如今,越來越多非洲青年來到中國留學和進修,將電商扶貧、數字經濟、緑色發展等創新做法帶回非洲。來自剛果(布)的留學生查爾斯就讀於山西大學,他决心學成後回國建設家鄉,“中國的發展不僅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信心”。
  距離雖遠心相近,歲月遷移情更親。展望未來,在中非領導人共同引領和推動下,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必將前程似錦,爲促進南南合作、增進人類共同福祉注入蓬勃力量。(金正、汪平、周楚昀、黎華玲、羅毓)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