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從廣州城中村到清遠科技城
廣州中大紡織服裝産業開啓産業移植嘗試



   廣州訊 跨越80多公里,從廣州海珠的中大紡織商圈,搬遷到清遠清城區的廣清紡織服裝産業有序轉移園,廣州勝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大輝只用了10多天即作出决定。告别了狹窄擁擠的城中村,時尚寬敞的新園區給了他莫大的信心和期待:“以前的廠房只能放4臺印染設備,現在增加到30臺。”
  困擾當然也不少,從園區到廣州的物流專綫尚未開通,紡織服裝産業上下游配套以及園區教育、生活配套也需時間積澱……“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問題需要解决。”海珠一家服裝公司的董事長王鐘(化名)正在搬遷中,也頗爲焦慮。但他經過長達半年的考察後同樣决定搬遷。
  對於很多從中大紡織商圈起步的制衣廠老闆來説,他們感念中大紡織商圈的“好”——歷經數十年發展,“上午采購、下午生産、隔天出貨”的現貨供應效率無可比擬;他們也深刻感受到發展的“難”——老城發展空間、消防條件、歷史文化等因素導致發展受限。廣東省和廣州、清遠兩市都已推出相關政策,推進紡織服裝産業有序轉移,並鼓勵一批紡織加工製造業企業率先實現轉移。
   ▶▷清遠的租金等成本預計低10%以上 
  清遠清城區石角鎮,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已經竪起碩大的裸眼3D大屏,假山、水池也錯落有致。穿過熱鬧的招聘人群進入數智中心,可以看到燈光四射的T臺和靚麗的走秀模特。數碼印花産業園内,一個個廠房寬敞明亮,數十臺數碼印花機轟轟運轉。
  年前從廣州搬到清遠,徐大輝的夢想就像刷了新漆的廠房,曠亮無比。“今年生意明顯好轉,國内外訂單都很多。”他“久違”地過上了加班的日子。
  今年1月,徐大輝先後兩次到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考察。招商中心的沙盤上插着不少“已招商”標籤。根據計劃,這裏將作爲廣清紡織服裝産業有序轉移園的核心區,打造以紡織服裝産業爲主導,大美妝、皮具箱包、珠寶飾品、新材料、智能製造等數字時尚産業爲重要組成部分的産業集群,建成後可承接企業近5000家。許多大型服裝廠已進駐開工,上千臺縫紉機陸續被搬進園區。
  “接訂單在海珠更容易,搬遷有風險。”但只用了10多天時間,徐大輝就作出了搬遷的决定。
  在印染行業打拼10多年來,徐大輝先在廣州番禺開了數碼印花設備製造廠,4年前又在廣州海珠的康樂村做展示工廠。在這個廣州小型制衣廠最爲集聚的地方,他在巷道幽深狹窄的城中村迎來了業務量的快速增長。握手樓間不足一米寬的巷子裏,總是人頭熙攘,綁着一捆捆布匹的電動車穿行其中。低矮的建築裏藏着各種壓折、綉花、成衣工廠,機器不停歇地低鳴。
  然而,徐大輝在康樂村的廠房只能放下4臺機器,附近大廠子很難找,而且貴。他的機器銷售到全球各地,訂單制的模式受搬遷影響小。清遠的廠房更大,新進駐的服裝廠也有大量印花需求,可以拓展更高端的客户。
  被這裏吸引的還有王鐘。20多年前,他從江西老家來到廣州打工,在西湖路夜市擺攤,後來跟着大伙去中大布匹市場進布料做服裝,在康鷺片區租板房做小型制衣廠,見证了中大紡織商圈的沉沉浮浮。
  “那裏産業鏈非常完備,但空間太小。”10年前,王鐘將廠房搬到海珠南洲街道景業工業區。近年來疫情衝擊紡織服裝生意。半年前,王鐘到清遠考察制衣環境數十次,去年底又多次考察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終於决定搬過去。
  “清遠的租金成本、水電費、生活配套成本,預計比廣州低10%以上。園區建設也很規範標準,我們的廠房可以擴大到2000平米。”王鐘希望,借搬遷的契機轉型昇級,把生意做得更大。
   ▶▷一個小廠背後是數十個家庭
  “設備還没調試好,員工也没到位,怎麽辦?”近日的一個晚上,海珠南洲街道景業工業區内,幾個廠房仍燈火通明。王鐘和員工忙着打包裁床、平縫機等制衣設備,透明膠帶的撕拉聲此起彼伏。80多公裏外,清遠的園區運營方時不時打來電話,王鐘有些焦灼。
  産業有序轉移前景可期,但搬遷“重啓”也要承擔巨大風險。一個完備的制衣廠需要縫前、縫中、縫後等環節的數十種制衣設備,搬遷工程量巨大。原本,他計劃優先把生産綫搬過去,開發設計業務暫時留在廣州,等清遠的廠房運營正常後,再全部搬過去。
  去年底開始,王鐘工廠的一批設備已陸續搬到清遠。但年前受疫情影響,員工都提前回家了,直到現在仍未搬完。“眼下又是開工旺季,産綫没法開工,一批訂單只能延誤交付。”王鐘聳聳肩説。
  更讓他焦慮的是,已經陸續有員工提出辭職。“一個小廠的搬遷背後,是二三十位員工,更是二三十個家庭。”王鐘説,除了産業配套,還有教育、生活等配套設施也要跟上。
  已經搬過去的徐大輝也遇到不少問題。最受影響的是物流,園區到廣州的物流專綫還没開通。
  針對搬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廣清兩市正陸續出臺政策,幫助企業解决問題。
  去年12月,廣州海珠區和清遠市有關部門簽訂《産業梯度有序轉移合作框架協議書》,共創國家級創新中心、檢測中心、共享車間等,爲高效承接紡織服裝生産加工企業做好配套服務。
  海珠區也將出臺政策,鼓勵一批紡織加工製造業企業率先實現轉移,同時加快中大紡織商圈周邊城中村改造速度,會同清遠市打通上下游,梳理完善交易、物流、倉儲等産業鏈各個環節,並通過多種措施幫助企業做大做强。
  近日發佈的“清遠紡織服裝産業八條”,設置了支持企業固定資産投資奬勵、支持企業搬遷免租補貼、企業經濟貢獻奬勵、支持企業招工穩崗補貼等,最高奬勵5000萬元。清遠還針對中大紡織圈企業提供企業落户、融資、置業、子女讀書等全方位扶持。
  搬遷困難重重,但解决問題的舉措也在一項項落地。2月7日,蓮塘市場至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K219短綫公交車首班車發車,便利工人上下班。“我們爲企業代招制衣工人,新招的3000多名工人正在崗前培訓,近期還將再招5000人。”忠華集團有限公司(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總經理羅海東表示。
  “園區招工效果很好很給力,近期還在積極推進清遠到廣州的物流專綫。”連日來,廣清兩地和産業園推動問題解决的速度,讓王鐘感到欣慰,他表示:“這兩天我們忙着調整設備,想盡快開工。”
  “2個月不到,廣清紡織服裝産業有序轉移園已接待全國3500多家企業,其中460多家企業已經落地。”忠華集團董事局主席胡忠華介紹。
  去年12月以來,廣東省市合力推進紡織服裝産業有序轉移,並鼓勵一批紡織加工製造業企業率先實現轉移,打造“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製造”“廣州孵化+清遠産業化”模式,推動紡織服裝産業高質量發展。
    ▶▷市場體系和産業鏈如何轉移?
  廣東財經大學大灣區雙循環發展研究院(商貿流通研究院)教授王先慶,20多年來持續關注中大紡織商圈發展。前往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考察後,他表示:“廣州紡織服裝業缺少超大型的園區,一個標準規範化的産業園,對於技術、産業、市場進步都非常有利。”
  “廣州的紡織服裝市場體系和産業鏈歷經三四十年才形成,根深蒂固。搬遷牽涉的問題肯定很多,比如某些環節不具備,某些生産要素缺失等。”王先慶認爲,産業轉移本身就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盡力去做,還要不斷地試驗。
  “搬遷注定是困難重重,焦慮的時候甚至有點後悔。但不改變的話,這裏的發展狀態已經到極限了。”王鐘説。
  “廣東早期抓住國際産業梯度轉移契機,形成完備工業體系。但産業擴散鏈條的無序化,使得産業過於分散,園區化程度低,導致廣東紡織服裝産業大而不强。”王先慶認爲,如今,政府、企業、商會等各方力量,要有序地把客流、商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引導到一個地方發展。
  但産業轉移無法一蹴而就,産業鏈需要時間培育,這不僅要靠政府、園區運營方等多方合力,更要培育新的産業生態,推動市場形成集聚效應。
  在業界看來,廣清紡織服裝産業有序轉移,有望爲廣東實踐“製造業當家”和“縣域振興”作出有益嘗試。目前,廣東正支持粤東、粤西、粤北地區更好承接國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區産業有序轉移。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魏後凱看來,把産業引到粤東西北去,要給予相應的資金、土地等政策支持。在珠三角的中心區域,要提高部分産業準入門檻,推動企業轉移。(昌道勵、吴淺語)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