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訊 飛機轟鳴,劃破長空。第十四届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8日在廣東珠海開幕,作爲世界五大航展之一,中國航展已成爲集中展示中外航空航天先進技術和高端裝備的重要窗口、促進航空航天技術和裝備領域商貿合作的國際平臺。
自1996年首次舉辦26年來,中國航展見证了中國航空航天産業的飛躍發展。在航空航天領域,世界對中國充滿信心,也將共享中國航空航天産業鏈紅利。
二十六載“藍天盛會”
見证中國航空航天飛躍發展 1996年11月5日,首届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拉開帷幕,彼時的室内展覽面積爲0.8萬平方米。今年第十四届航展的室内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26年,室内展覽面積增長超過10倍。中國航展從以空天爲主,成長爲“陸海空天電網”全覆蓋的綜合展覽。
8日,在第十四届中國航展開幕式後,作爲歷届航展的高光時刻,飛行表演備受矚目——國産大飛機C919完成航展首飛、“20”系列戰斗機、直昇機、運輸機集體亮相,AG600M全狀態新構型滅火機完成12噸投水演示,並與運-20、C919蒼穹聚首;直-20、直-10、直-8L等現役陸航裝備也首次登上中國航展的舞臺。
室内展覽同樣亮點十足。“天宫”築夢,夢圓九天,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展區,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精心打造的中國空間站組合體展示艙成爲展會上火熱的觀衆打卡點。
在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展區,“太行”系列發動機再添新品,配裝不同飛機的5款“太行”集中排列,展示了中國航空“心臟”的澎湃動力。
中國航展不斷進階背後,是中國航空航天科技實力的不斷躍昇。20多年來,客機、戰斗機、運輸機、預警機、無人機的設計、研發、製造不斷攀登高峰,而航空發動機、雷達、航空電子等“看不見”的内核也在飛速昇級迭代。
全球航企
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本届航展吸引了43個國家和地區的740餘家國内外企業綫上綫下參展,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沙特阿拉伯等國家以展團形式展示航空航天技術的最新成果,不少航空航天領域的參展企業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目前,中國已與美歐等32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雙邊適航協議,爲國産民機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良好的雙邊環境。截至9月30日,C919飛機已有28家客户,累計訂單815架。日前,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期間,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與空客公司在北京簽署了140架空客飛機的批量采購協議,總價值約170億美元。
參展外企普遍表示看好中國市場,盡管受到疫情衝擊,但中國航空運輸業和製造業展現出强大韌性,希望持續加强和中國客户的合作,在中國持續擴大開放中得到更多發展機遇。
中國是空客公司非常重要的戰略市場。根據空中客車最新發佈的中國市場預測,未來20年中國航空運輸量年均增長率將達到5.3%,顯著高於3.6%的世界平均水平。從2022年到2041年,中國市場將需要8420架客機與貨機,占全球總需求量超過20%。
空客中國首席執行官徐崗認爲,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消費昇級,而消費昇級帶動中國航空需求量爆發性增長。此外,中國不斷加强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爲廣大中西部地區的航空出行創造了更多可能性,這將進一步釋放航空市場潜力。
面向未來,中國的航空公司積極規劃機隊的更新與擴張。國航、南航和東航三大國有航空集團與空客共簽訂292架A320neo系列飛機訂單,厦門航空成爲空客飛機在國内的最新客户並購買40架A320neo系列飛機。
“這反映了中國市場巨大的需求體量和中國航空公司對行業恢復發展、釋放潜能的堅定信心。”徐崗説。
霍尼韋爾已連續第七次參加中國航展,在本届航展上展示了互聯飛機、三維氣象雷達系統等前沿技術産品和解决方案。
“我們對中國航空市場充滿信心,願意與客户、合作伙伴及供應商一起合作共贏,堅定地支持中國航空業邁入更加安全、智能和可持續的未來。”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區總裁徐軍説。
共享中國航空航天
産業鏈供應鏈紅利 高科技、高價值的航空航天産業發展形成一條長長的製造鏈條,將世界範圍内的製造商聯繫在一起。尤其是最近幾年,中國的製造業供應鏈體系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讓世界共享穩定的産業鏈供應鏈紅利。
空客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具有完備的産業鏈供應鏈、突出的創新能力、持續增長的消費市場,“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政策具有可持續性、穩定性,不斷爲我們提供發展機遇”。
截至2022年9月底,空中客車今年共向中國内地的航空公司交付84架飛機,包括78架A320系列飛機和6架A350飛機,占全球總交付量的19%,其中60%的飛機由空客天津交付。
在本届航展上,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將舉辦供應鏈合作介紹會,意在深化與中國航空製造業的合作。
航空發動機製造商羅爾斯羅伊斯大中華區總裁李安在航展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期望行業復蘇,但每一家發動機製造商都要應對供應鏈端的挑戰,而中國在供應鏈方面做得很好。
“前兩年我們在中國的供應鏈受到疫情影響很小,我們對如何在中國恢復和發展供應鏈很有信心。”李安説。(肖思思、王浩明、田建川)